日前,适值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思想一周年,华东师大举行“中国梦与大学的使命”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共议大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在谈到大学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使命和担当时,有学者指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崇高理想的诗意表达。大学为中国梦服务,首先大学自己要有梦,《决定》中提出“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要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使命和独特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坚持自己的特点与使命,而不应该千校一面。在服务社会时既不能媚俗于社会,单纯取悦于社会,也不能凌驾于社会之上,要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和最基层去。
对于教师来说,做好自己扎扎实实的梦,教好书、育好人、做好学问,完成大学的使命,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梦就指日可待。从实现中国梦、大学梦到教师的个人梦,与会学者们纷纷发言。有学者提出大学学者除了做好本职教学和科研外,还要关注社会热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社会热点作出回应,找到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引导社会舆论。有学者就学术研究“三个关系”进行了阐述,“做学术研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有社会发展的使命,研究要放在社会大背景里面和问题相结合,反对书斋学问。二要有民族进步的紧迫感,要清醒看到我们与国外研究的差距。三要有知识发展的使命感,搞研究不能满足于一年发了多少文章,一年出了多少书,而是要关注研究给社会进步增进了多少”,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在大学的四大功能中,最核心的使命还是人才培养,大学第一要务是培养实现民族复兴、敢于担当、敢于创新、胸怀梦想的人”。谈到创新人才培养,大家都“有话要说”。有学者提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不拘一格。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把知识和能力内化成自己的品质,这就是素质,这是我们大学要追求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潜心教书,学生专心读书。不仅要读专业书,也要读文史哲等对人生发展、道德养成和性格气质培养影响深远的书。
中国教育新闻网 日期:2013年12月18日
链接:http://gaojiao.jyb.cn/gdjyxw/201312/t20131218_56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