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大象出版社网站、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网站
综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网站消息和多家媒体报道,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刘志基主编的国家重点工程大型工具书《中国汉字文物大系》系列丛书近日在沪首发。丛书编纂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支持,耗时两年,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将“汉字”视为文物进行解读,系统收录历代各类文物上所见文字的原始形态并附具体语境,全面呈现汉字形义源流和书体发展演变轨迹的实物文字资料整理类大型工具书。
全书共十五卷,前十四卷为正文内容,第十五卷为索引卷,按照《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的结构统领全书,系统收录了自先秦至唐代各类文物上所见文字的原始形态,并展示了每一个收录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具体演变过程。

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网站
为了保证作为文物的字形能够“原汁原味”,书中收录的字形绝大多数为文物拓本或者照片,而鲜有今人对古字的摹本,以求尊重字形的“本来面貌”。书中涉及的文物种类包括甲骨、铜器、玺印、古陶、货币、简帛、石刻、残纸等多种类型,每个字形下会列出其所出文物的名称、著录、时代等相关信息。针对在每个字形阶段及该汉字的字形整个发展过程,丛书还进行了相关的理论阐释。这种“字形+出处+时代+释文+源流综论”的体例,一改传统“字汇”“文字编”信息不全、难以贯通的弊病,对整个汉字发展过程中各类文物上所现文字的形态、意义进行了全面梳理,在已经出版的诸多实物文字资料整理类专书中,具有首创的意义。
刘志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重点学科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字学”(第二期)学科带头人,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RG)古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研制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学、古文字的数字化开发、先秦汉字发展史。
相关报道一览:
人民网:《中国汉字文物大系》出版 将字形视为“文物”
链接:http://js.people.com.cn/html/2014/03/27/298046.html
《文汇报》:阐释殷商至隋唐逾四千汉字 《中国汉字文物大系》系列丛书出版
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4-03/27/content_44.htm
《文汇读书周报》:《中国汉字文物大系》沪上首发
链接:http://whdszb.news365.com.cn/whdszb/html/2014-03/28/content_182156.htm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网站:刘志基主编:《中国汉字文物大系》
链接:http://www.wenzi.cn/web/show.aspx?moduleid=30&parentid=28&infoid=924
(董盈盈/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