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东方早报》包起帆:谋划上海第二个“浦东”

2014年05月09日

编者按:

    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的举行,意味着上海新一轮城市规划进入修编的具体实施阶段。据悉,此次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过程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将全面落实“开门做规划”的目标,公众将参与规划修编的全过程,实现政府、实施者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突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近日,上海市政府参事,我校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包起帆受邀在《东方早报》撰文,针对如何进一步拓展上海新的发展空间畅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上海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尽占我国黄金海岸线中部和长江出海口的优越区位,是长江流域及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经济龙头,肩负着我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的重任,又时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正式启动。上海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空前的挑战,核心问题是上海需要新的发展空间。

  一、土地已成为上海当前面临的最大资源瓶颈

  目前,上海土地资源与空间发展遇到瓶颈。上海市域面积6787平方公里,根据相关规划,至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981平方公里,而在2010年时,上海的建设用地已达2830平方公里,时至今日,建设用地已所剩无几。

  截至2013年末,上海常住人口2415.15万,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25.14万,外来常住人口990.01万。按城镇用地计算,上海人口密度高达9589/km2,其中中心城区16828/km2,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从宜居城市的标准看,建设用地占陆域面积的比例一般为30%。截至目前,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超过全市陆域面积的40%,高于大伦敦、大巴黎、东京圈等国际大都市。根据最新文件披露,上海建设用地的终极规模锁定3226km2。接近全市陆域面积的48%。离宜居城市的目标渐行渐远。按照国家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稳中有降、逐年递减”的政策,这将给上海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城市发展经验借鉴

  从发展经历看,上海就是一个建立在滩涂上的城市,翻开6000年的地理史,上海64.5%的土地由长江泥沙堆积而成。仅解放以来,累计圈围滩涂面积1130余平方公里,使上海的土地面积扩大了19.7%,圈围的滩涂面积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半中心城区。不断淤涨的滩涂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生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纵观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都是在河口、海湾中不断因势利导地开发、利用潜在的港口、岸线和腹地资源建设而成的。在国内,我国已形成了“三大五小”(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与辽宁沿海、山东半岛、江苏沿海、海峡西岸、北部湾)开发格局。如辽宁的“沿海五点一线”战略部署、河北的“曹妃甸和沧州渤海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这些沿海城市通过土地资源的有效布局、调整、扩张形成开发新区或改革试验区,成为区域型或全国型的战略发展新空间、新地标。

  纵观历史,横看周边,上海城市发展的步伐不应在我们手中止步,而应顺时而为,及早谋划2040年前的上海城市发展新格局。

  三、再造一个“浦东”的构想

  利用航运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利用滩涂资源拓展城市空间、利用拓展的空间实现城市功能置换、产业转型升级……这些既是国内外沿海城市发展的通用模式,也是上海历史发展的经验延续,是解决目前上海城市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上海要实现新一轮的经济飞跃,必须突破上海现有的空间禁锢和航运资源的瓶颈,充分利用上海土地的“可生”优势,寻求上海海上发展新空间。

  在上海滩涂资源中,横沙东滩是一个集“区位、土地、泥沙、岸线、航道”等众多优势资源于一身的区域。横沙东滩西侧是横沙岛陆域,东侧是横沙浅滩,处于自然状态;北侧是北港航道;南侧是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整个横沙处在上海东北部、长江出海口及黄金海岸线中部之上。横沙东滩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上海可以重点考虑围垦成陆的宝地,经过市政府相关部门多年的努力圈围,已初见成效。

  1.区位优势:横沙东滩位于长江出海口,扼守我国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形交点,通江达海。其背靠长兴海洋装备岛,用短距离隧道或桥梁连通后,即可经沪崇苏陆上大通道直抵上海浦东和苏北。

  2.土地资源优势:目前,横沙东滩已批准促淤圈围的面积为112平方公里,已成陆17.3平方公里,在其东侧还有大片的滩涂可供开发,约370平方公里,最终可形成约48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

  3.泥沙资源优势:目前长江口深水航道、南槽航道、北港航道、港区支航道和码头前沿维护疏浚每年可产生疏浚土近1亿立方米。而2013年这些疏浚土上滩比例不足20%,大量的弃土外抛造成了资源和能源浪费。横沙开发可满足疏浚土利用和圈围造陆的双向需求,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4.岸线资源优势:横沙成陆后可形成上百公里的深水岸线,可满足现代海洋工业、制造业、物流业等发展的需要。北侧约有50公里以上岸线资源,紧贴北港航道;南侧约有48公里岸线,紧邻长江口深水主航道,东侧可建大型挖入式港池。

  5.航道资源优势:南贴长江口12.5米深水主航道,北靠长江口10米北港航道,东侧直接面向大海,可建20米超深航道。

  6.开发总体成本低:新生区域,土地开发不占用农业用地、不涉及动拆迁,地块面积大,便于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7.开发技术成熟:我国在吹填成陆、建港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研究认为横沙成陆开发符合长江河口自然演变规律,符合河口滩涂成陆、海岛发育演变的模式。

  但是,目前横沙东滩仅作为上海市耕地占补平衡用地,没有明晰的长远规划指引,更没有为未来的港口岸线和将来土地的产业化应用做好前期预留,亟须从规划角度为横沙开发重新定位,结合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的扩区需求,谋划上海第二个“浦东”的美好蓝图,使之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作者系上海市政府参事,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

    《东方早报》  日期:201456  版次:A3  作者:包起帆

    链接: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4-05/06/content_886727.htm

   

编辑|董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