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城南,流血秦关,秦关赵月绮霞散,夕笳沉沉孤衾若露蝉;收蓟北,省家燕会,燕会羌笛烈酒飞,晓镜旎旎残页仍劫灰。”
一幅由学生姓名串成的对联让一堂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文学概论》课瞬间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而这种小桥段在华东师大中文系刘阳老师的《文学概论》课上几乎随处可见。通过鲜活的案例、逼真的演绎、栩栩如生的课堂讲解,以及在作业评改时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等,刘阳让原本使人畏难和觉得乏味的《文学概论》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备受欢迎。在近日公布的上海市级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刘阳担任第一完成人的项目“理论的文学性: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创新实践”荣获二等奖,成为此次获奖者中为数不多的青年教师。
在华东师大,像刘阳这种在教学方面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并不少。
6月22日下午,华东师大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文科组)决赛在该校闵行校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进行。中文系刘阳老师、历史学系唐小兵老师、学特学院的刘冉老师、商学院张琰老师、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汪明峰等12位青年教师新颖独到的教学方法让众多前来观摩的师生以及来自校内外的专家、评委赞不绝口。
华东师大于今年3月18日启动了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报名程序。邀请全校各教学单位40周岁以下,具有3年以上本科教学工作经历,教学效果好的青年教师参加大赛。各院系积极响应,纷纷组织了院系层面的教学展示和遴选比赛。23个院系推举出39位青年教师参加全校的角逐。学校赛程包括初赛的随堂评审和决赛的集中评比两个阶段。比赛分成文科组、理科组和公共教学组三个组别进行评比。大赛期间教务处精心挑选了4门优质课程,在征得主讲教师同意后,向参赛教师开放,供其观摩学习。
经过初赛的激烈竞争,共有21名青年教师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最后的决赛。整个5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教务处派出技术人员深入课堂,为21为教师制作了课堂实录,留下了精彩的教学视频资料。这些资料均在参赛现场予以展示。在参赛现场,各参赛老师不仅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反思进行了精彩的介绍,还与评委专家进行了交流互动。
这次大赛还专门邀请了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点评。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让华东师大党委书记、2003年上海市第一届教学名师获得者童世骏,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知名学者冯玮,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自身教育学专家杜成宪等专家评委频频称赞。
事实上,这些参赛教师只是华东师大众多擅长教学的青年教师的一个缩影。几乎每个院系都有不少教学方式独具魅力的青年教师。而这与该校近年来推行的教学改革实践与对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视密不可分。
高校教师发展是大学内涵建设的核心,而青年教师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据华东师大校长陈群介绍,学校重视教学,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为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从而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华东师大近年来除了每两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以外,还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青年教师普遍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教学总结反思会、教学工作坊等活动;并为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创设条件,鼓励开展课程改革、营造教学氛围、提供教学咨询、教学评估与技术等服务,通过提高教师个体及整体的教学学术质量,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品质。
阅读原文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字|刘金玉 编辑|聂龑龙 董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