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曾首开中国师范教育先河,上海最先出现了中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经正女学,中国最早的教育专业期刊《教育世界》也曾诞生于上海……在今年的“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金忠明呼吁筹建上海市教育博物馆,并做了详细规划设想。
教育博物馆如何建设?
金忠明建议,可由市教委、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等机构协调组建上海教育博物馆筹建委员会,统筹前期的相关事务。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他为教育博物馆做了规划:展馆设计既要充满文化底蕴又要凸显时代特征。
在布展上,博物馆可将上海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作为主线,同时辅以一些需要突出展示的特色专题。
在布局上可大体划分为“古代厅”、“近代厅”、“现当代厅”以及“多媒体放映厅”、“互动体验厅”等几个展厅。其中,“古代厅”、“近代厅”、“现当代厅”主要通过陈列丰富的文物、古籍、复制品、图片以及复原场景等方式,对上海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完整的、全方位的展示。“多媒体放映厅”、“互动体验厅”则主要采用充满时代感及亲和力的视频放映、数字音画展示、现场互动和定期举办讲座等形式对社会公众开放。
教育博物馆如何运营?
金忠明认为,上海教育博物馆筹建和运营应主要依靠政府相应专项资金拨款的支持,建议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在经费方面,除主要依靠上海市政府相应专项资金外,也可以寻求一些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人士的资助,还可以考虑筹划设立上海教育博物馆基金会。此外,经费收入上也可以学习国内外其他类型博物馆已经取得的有益经验,有效利用自身资源合理创收,比如可以在博物馆内设立特色商店,出售相关图书、纪念品以及合法复制品和小礼品等等,还可以在博物馆中开设咖啡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客流,增加收入。
如何发挥特色及作用?
“目前,许多十分珍贵的教育史料大都被上海一批拥有悠久历史的名校保存着,由于分散在各校之中,相关的教育史料一方面对一般公众来说是难得一见,另一方面也缺乏对其更为集中和更加专业化的保存管理,使其在教育公众及指导研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尚不充分。”金忠明建议,如果上海教育博物馆建立起来,同时下设专门的史料研究室,这批珍贵的教育史料不但可以得到更加专业的保存管理和细致深入的研究,还可以得到集中展示。
此外,教育博物馆应促进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及上海旅游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教育博物馆要力争成为大中小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此外,教育博物馆也可以定期走进学校,举办文化讲座、知识竞赛、游戏体验等活动,开展多种类型的馆校互动。
来源|青年报 2015年1月28日 原文记者|范彦萍 本网编辑|戴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