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建构对于社会学而言历来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术任务。但是,在社会学中,关于什么是社会学理论或者社会学理论应该是什么,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事实上,社会学理论是一种体现在文本上的具体而生动的社会学实践。这种实践包括了进行想象思考的能力以及将主体从有关社会生活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中解脱出来的能力。作为一种对社会世界的理论化抽象,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直接对象就是各种经验事实和社会实践。社会学理论研究之合理性正在于其不仅能“阐述”社会事实的某个方面,且还能为社会实践“立法”。
社会学理论与隐含的、日常生活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理论是不同的。社会学理论首先意味着一种实践,一种由社会学理论组织而成的“社会学实践”,而非“社会实践”。因为它不仅是在总体上对社会进行专业研究的一种实践理论,还是社会学共同体的一项理论实践。因此,社会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描述是带有科学意图的,而非直接描述社会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学理论是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一种客观、系统性的总结,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科学活动形式,有别于形而上的思辨和日常知识的推理。社会学的实践性天然地决定了社会学理论的经验性,所以没有经验基础的社会学理论只能是臆想,其基础便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社会实践以及依据社会实践而展开的一系列社会学实践。因此,它既是社会学实践的总结,又是社会学实践的向导。
社会学理论来自于实践,所以它绝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形式的社会学理论都只是代表由不同角度去观察社会的暂时性理论。因为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前提就是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实践的要求。一种理论,之所以能够存在并指导实践,就因为它是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经对“实践概括”而成的“有系统的结论”。虽然社会学理论并不能为解释一切社会现实或预测社会未来发展开出一剂灵丹妙药,但社会学理论所具有的包容性知识体系、直面现实的独特视角和分析方法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处的社会世界,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客观、更加敏锐甚至更加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不仅如此,社会学理论总是能够深入浅出、情理交融地回答人们所关心、所困惑的现实问题,将社会世界的复杂性和碎片性简化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让人们在认识世界、反思自我的成长过程中也能够真正体验到社会学的学科魅力。或许这就是社会学理论的魅力所在吧。(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