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语言文字大赛海选结束,“限时15分钟、答题30道”的网络海选模式共吸引超过3万人报名参与。据嘉定区图书馆工作人员黄莺介绍,晋级赛定在7月中旬,而目前,一方面由大赛组委会将成绩按区县分类统一反馈,各区县将安排培训、择优选拔下一轮选手;另一方面,大赛评委正紧锣密鼓地为晋级赛设计题目,由最初关注字音、字形逐渐转向对意义、背后故事的考察。
作为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四大赛事之一,中华语言文字大赛由嘉定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大赛从百姓最熟悉的成语、对联、谚语、歇后语、谜语等语言文字入手,唤起市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并通过竞赛、游戏、讲座等多种形式激发市民的学习兴趣,通过海选、晋级赛两个环节的比拼,将选出100名参与者进入决赛,决赛中表现优异的12名选手将可参与最后的总决赛并决出单项奖。
各类语言文字类综艺节目曾一度遍地开花,但都难免陷入“考题生僻”的舆论质疑。市民文化节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萧烨璎表示,作为去年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的延续,此次中华语言文字大赛的关键词是“普及”,考题不挑“冷门”,而是测试选手“活学活用”的能力,“我们不想让参与比赛的选手只知道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却不知其所以然;希望大家更多地了解这些成语、谚语背后的道理和故事,进而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萧烨璎说。
据悉,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语文学会、上海楹联学会、《咬文嚼字》杂志社的专家共同编撰了《中华语言文字大赛读本》,将在全市公共文化活动阵地免费发放。这一历时两个月编撰而成的读本以常用、实用为原则,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常用词汇为范围,收录成语1500条、对联615副、谚语250条、歇后语250条、谜语300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读本歇后语和谚语板块的编撰者徐默凡说:“我们选取市民常用的、喜闻乐见的,没有生僻字的条目。希望大家进一步去查阅、学习,而比赛中将会涉及词语注解、背后的典故、特殊用法等方面,有助于提升大家的语言文字意识和能力。”
与大赛海选同时进行的还有一系列妙趣横生的讲座,如谜语专家江更生细数谜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吕志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成语的世界……据黄莺介绍,讲座场场爆满,不少市民举家出动来听讲。“这里没有生僻的条目,门槛要求很低。”大赛承办方嘉定区文广局党委书记闫加伟告诉记者,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中华语言文字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像是一个节日,可以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享受其中。
阅读原文
作者|洪伟成 黄思宇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