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华东师大学子,来自云南寻甸,这个暑假我回到家乡,带领孩子们寻找梦想。为家乡的教育尽一份力量,这也是我的教师梦想!”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大二公费师范生陈敏这个暑假忙碌而快乐。她曾是云南省寻甸县2020届高考理科第一名,如今她作为华东师大“教育筑梦”计划“寻·梦”实践队队长,和32名师范生一起在自己家乡举办了“寻·梦”五色夏令营,帮助当地的小朋友们找寻梦想。
助家乡孩子追梦,也让未来的青年教师们坚定了理想
“我是土生土长的寻甸人,从小就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国家培养的公费师范生,我有责任来为家乡的小朋友们做点事。”
陈敏作为书院“寻·梦”实践队骨干,去年在老师带领下回寻甸开展暑期实践,结合家乡特色设计开发“五色”校本课程,入户走访调研了80多名家乡中小学生,并组织了211名公费师范生面向寻甸中小学生开展暑期线上“云辅导”;今年暑假,“寻·梦”实践队再度启航,这次陈敏担任实践队队长。
实践队还招募了31名队员,其中有11名是云南籍公费师范生,全体队员线下与线上密切配合,用专业知识和教师技能支援乡村基础教育,为寻甸地区的乡村教育振兴持续贡献“师大青年力量”。
“我是土生土长的寻甸人,从小就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考入师大读书以来,我见证了师大和寻甸之间‘山海情’。作为国家培养的公费师范生,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来为家乡的小朋友们做点事。”在去年调研中,陈敏了解到家乡的小学生们很期待利用寒暑假期进行素质拓展类课程的学习后,她向学校提交了《“寻·梦”——助力家乡教育振兴,华师大寻甸学子在行动》的“教育筑梦”计划项目申请并成功立项,成了一位“筑梦人”。
之后,陈敏就和实践队同学一起,根据实地调研,根据了解到的寻甸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和学生需求,进一步优化完善了“五色”校本课程,其中:代表红色基因传承的红色板块,结合红军长征经过寻甸的历史,聚焦长征精神学习;代表科学精神的蓝色板块,强调动手实践探究科学奥秘;代表身心健康的橙色板块,以民族特色运动和民族大团结为主线;代表生态文明的绿色板块,则突出黑颈鹤等家乡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代表传统文化的黄色板块,以当地特色美食切入厚植家乡情怀;同时还增加了“特色素质课程”板块,聚焦119希望小学的消防教育特色设计了丰富的安全教育相关内容。
“看着小朋友们自信阳光的样子,我从心底里更加认同教师所肩负的这份责任,要成为一名好老师的目标更加坚定。”
赵晨阳是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2020级生物科学专业公费师范生,此次担任实践队里课程组组长。22名师范生发挥学科专长分组授课,一周的时间里输出了40节丰富多样的课;在“五色”之外,还精心设计了“消防安全知多少”“文化云南鉴赏”“生活中的趣味小制作”等特色素质课程。
“我想在长大以后能做一名演说家,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让社会充满温暖,充满爱。在‘我是小小演说家’这一节课中,老师教了我许多关于演讲的知识与技巧。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在7月27日举行的夏令营结营仪式上,优秀营员代表、寻甸金所119小学马语瑶同学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看着小朋友们自信阳光的样子,我从心底里更加认同教师所肩负的这份责任,要成为一名好老师的目标更加坚定。”团队的另一名成员、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公费师范生苏晗芸说道。
“五色夏令营”虽已结营,但陈敏和她团队的“教育筑梦”行动仍在进行之中。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表示,“寻·梦”暑期实践在学校“教育筑梦”计划支持下,由孟宪承书院教工党支部对接指导,已连续开展两年,并且都作为孟宪承书院社会实践的重点项目。“这是一场双向奔赴之旅,希望孩子们梦想的种子在未来都能开花结果,希望未来教师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学会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求实创造、为人师表’,为寻甸少年筑梦领航。”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昕璐 艾美伶 苏振兴
来源丨青年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青春上海丨奋斗者·正青春:见证过“山海情”,这群公费师范生在暑期带领家乡孩子追寻梦想
中国青年报丨华东师大200余名师生赴全国各地“教育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