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在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稳中向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疫情防控的成效离不开志愿者在背后的默默付出,他们或是在核酸检测点位辅助工作,或是在为居民配送物资,或是在各个群积极沟通事项。
在本轮上海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团队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志愿者——外籍志愿者,无论在上海生活多年还是刚到不久的外籍友人,都在这一特殊时期选择了同心守“沪”。
南非留学生杨楠 坚持为同学配送三餐
来自南非的杨楠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研一学生,本科也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读的她,对于学校和上海非常熟悉。杨楠告诉记者,她小时候,有家人居住在上海,已经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再回上海时,她觉得非常亲切。
交流过程中,记者感受到她的中文非常熟练,这也成为了她做好志愿者工作的助力。
作为寝室楼楼长和居住楼层层长,杨楠主动提出要做志愿者。
由于同学们需要待在寝室里,每天的三餐由学校提供,杨楠作为志愿者需要先清点数量再进行派发。还有部分同学需要清真餐食,她在送餐中要更细致去核对。
作为一名女生,杨楠一次性能搬运的餐食有限,她需要多跑几次,才能送完。
“送早餐的时候最辛苦,需要7点就送,送完之后我再回寝室补觉。”杨楠告诉记者,每天三餐按照7:00,11:30和16:30派送。
虽然整个过程觉得很辛苦,但杨楠依然在坚持。杨楠早已熟悉整栋楼情况,在楼组的微信群里,同学们会及时反馈当天是否需要餐食或者如有多的餐食是否能再加一份,她会陪同新加入的志愿者一起派送,让所有小伙伴更快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做志愿者的过程让杨楠更了解如何做好防护措施。杨楠说:“一定要勤洗手,保障别人也保障自己的安全”。她笑言,最严重的时候,手都洗得有点脱皮了,但为了所有人的安全,她觉得是值得的。
韩国籍志愿者朴昌柱 向1000多位韩国友人传递防疫信息
外籍志愿者中,有刚来上海不久的韩国友人,也有已经是“老上海”的韩国友人。
居住在闵行区锦绣江南小区的朴昌柱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上海工作、生活了20年,早已经把上海当成了第二个家乡,对这座城市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疫情防控期间,朴昌柱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多做点事。据悉,锦绣江南小区有30%的韩国籍居民,当朴昌柱得知招募志愿者时,他主动配合社区工作人员,积极组织韩语志愿者,成立了韩语志愿者服务队。
社区工作人员为了做好韩国籍居民的沟通工作,已经开了三个微信群,群里人数已超过1000人。每次社区工作人员有疫情防控新通知时,朴昌柱会第一时间翻译好,同步到相关微信群,让韩国籍居民也可以及时收到资讯。
在社区里总能看到朴昌柱忙碌的身影,当社区需要核酸检测时,他会在现场帮忙,及时做好翻译工作,还会维持现场秩序。最初,需要扫描二维码才可以进行核酸检测,有部分韩国籍居民不会操作,他也在现场教学。小区陈书记如需和韩国籍居民交流息,也会第一时间找到朴昌柱,让他帮忙翻译和沟通。在朴昌柱和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下,韩国籍居民们非常配合,锦绣江南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得到了更好地开展。

卡尔和其他志愿者的合照
布隆迪留学生卡尔 感受过居民的温暖 也想回馈给居民温暖
同样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外籍志愿者还有居住在普陀区双山小区的卡尔,他来自布隆迪,在上海读研究生。今年初,卡尔才搬入小区,但小区内的氛围已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进行核酸检测时,我的名字不在名单上,小区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向我了解情况。”提及第一次核酸检测的印象,卡尔记忆犹新,“当时我不知道怎么登记,也不知道具体要些什么,都是小区的居民告诉我一步步怎么做,对我非常亲切。”
当卡尔听说封控管理后需要招募志愿者时,他立刻和工作人员报名,他说:“我非常想做这件事,因为我知道在封控期间,志愿者是很重要的岗位,可以帮助到很多人。”
卡尔会说中文,性格开朗,在志愿者的各个环节,居民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无论是分发抗原检测试剂、通知居民下楼进行核酸检测还是维持候检秩序,他都尽心尽力。回忆起不少居民初次看到他,卡尔笑着说:“有些人看到我很惊奇,怎么有个外国人在这里,他在做什么?”。慢慢地,居民们都知道了,有一个热心的外籍志愿者,他叫卡尔。
卡尔也给居民区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是一个典型的老小区,很少有外国人居住,外国志愿者就更少见了。”双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苗淼笑着告诉记者,“卡尔会说四国语言,和志愿者、居民们都能用中文进行简单沟通,卡尔还非常热情,有他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正能量。”
阅读原文
记者丨赵单
来源丨天目新闻
编辑丨梁欢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