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解放日报|胡范铸:功利主义的雾霾在侵袭教育界

2017年01月06日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谈“君子养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君子?君子养成何以可能?

  前几天,全国多地重度雾霾,雾霾由北向南席卷中国大地;但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另一种雾霾也在侵袭教育界,那就是社会上的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的风气。我们有没有抵御雾霾的勇气?似乎有,但其实很茫然。在雾霾中,我们除了戴上口罩,别无他法。同样,面对社会上的种种精神思想的雾霾,我们当代教育何为?

  所以,我们需要从传统中去寻找我们的力量。我理解“君子养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但问题是,传统的智慧何以获得现代的表达并且得到实现?

  我以为,古往今来,对君子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但最简单的理解,君子有三个特点:仁、智、勇。那么,“仁、智、勇”用今天的话来说应该如何表达,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现代教育提出了三点目标:第一,成为终身学习者;第二,成为社会生活的独立思考者;第三,成为国际社会的参与者。我们的君子养成何以与这种当代精神衔接?

  按我的理解,从“仁、智、勇”三者来说,“仁”,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或者说中国文化价值对于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西方常常批评中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确实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那种宗教信仰,但如果把“信仰”理解为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话,最深刻的信仰就是解决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问题,那么中国人自然有自己的信仰。这个信仰是什么呢?中国人生命的根本意义是生生相系,生命的意义是传承。

  至于“智”意味着什么?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强。“勇”意味着担当,能够行动,比如说抗击雾霾,我们有多少行动?行动要从自己做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阅读原文

作者|胡范铸(本校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教授)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