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分,作文4分,写字3分,算术4分,体育5分,自然5分……教师评语:“上课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但坐得不够端正,有时还随便讲话。做功课能及时完成,但字迹潦草。……在家能帮助家里做事,如早上买菜,以后要发扬优点,改掉缺点。”

你没有看错,这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1955-1956学年度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6年级的成绩单,以及老师的评语。今天,褚君浩带着这份成绩单回到自己的母校,与500多名小学生面对面,并回答了他们的科学问题。他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小学生们,要“勤奋、好奇、渐进、远志”,保持可贵的品质,走好人生之路。

院士是如何炼成的?
身在小学校园,褚君浩院士也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在他的口中,他的童年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喜欢运动、上课效率高、人际关系好,肯动脑筋。他说,从小他就很喜欢运动,五六岁时经常爬树,还多次在运动会中取得名次。热爱运动对于后来科研事业的发展也有帮助,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进入小学后,褚君浩在课堂上注意力十分集中。“我只看三个地方,看老师、看黑板、看书。”他说,因为学习效率很高,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都很快能够完成家庭作业,便有大把的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哈萨克斯坦的民间故事等等,我看了许多书。从书中我明白了,要做一个好人,拥有善良、勤劳等优秀的品质。”
要知道,小学时期的褚君浩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至今他还深刻记得,五年级时,他和班级里一名罗同学一起,制作了两个望远镜,用来观察月亮的变换。这位他未来走上科研之路,奠定了基础。
足以见得,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有些可贵的品质值得借鉴。褚君浩精选了八个字送给小学生们:勤奋、好奇、渐进、远志。他解释说,对于任何人而言,想要取得成功都应该付出努力。而好奇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他提醒小朋友们应该多问“为什么”,对事物保持好奇。当然,褚君浩也提及,任何事情,都要在慢慢努力的基础上一点点的进步,他鼓励每个人都心存远大理想,为了目标不断前行。

“小毛头”“大眼界”对话院士
“地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承受不了这么多污染毁掉了怎么办。能否人造出一颗星球来,把地球上的污染和垃圾都堆上去?”“为什么克隆技术只能用于动物身上,为什么不能用在人身上呢?”“能不能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让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去探索外星人呢?”……
在对话环节,普陀区的小学生们都胸怀天下,每个人都给褚君浩提出了“大问题”,引得院士连省称赞——“我们的孩子们关注的都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褚君浩一一进行了解答。针对学生们提出环境保护等问题,他提及,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不能被毁坏。虽然眼下,确实有诸如空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等趋势存在,但另一面,科技也在不断进步着,科学家们正在发挥智慧保护地球。“在座的每一个小学生,也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地球。例如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洗手后关好水龙头,对于地球的呵护可以体现在一点一滴之处。”
褚君浩也说,眼下,利用太阳能能源,让宇宙飞船飞到太阳系之外还不太可能。太阳能作为能源密度较为稀薄,还不足以支持宇宙飞船的能量供给。但这样的想象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如果飞船上可以接受来自空间太阳能电站送来的太阳能,也就是说如果事先在天空中建造一座发电站,这座发电站收集太阳能,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递给飞船能量,或许可以实现。
褚君浩认为,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上海的小学生们知识基础很好,思想足够解放,尤其对于新知识抱有好奇心,这些都是可贵的品质。
近百岁老校长对话院士

褚君浩院士小学时期的成绩单和教师评语,他将这份成绩单作为礼物赠送给母校。
这是褚君浩院士从华师大附小毕业后,首次回母校与“学弟学妹”们相聚。
褚君浩读小学时,当年的华师大附小校长陈先墀老先生如今已经96岁了,他与褚君浩现场连线。在陈先墀老校长的印象里,褚君浩好动、会玩、会叫朋友,不是一个“书呆子”。
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今天的成就,陈先墀老先生感慨万千。他还特别亲笔写了一封信,提及:祝贺你在科学上、科普上所做的贡献,很了不起。你的成长、成就,对我们教育者有很大的启发。
你保持了纯洁的童心,为大众的初心,你普及科学上的热心,你对你的事业的爱心,努力工作的决心,我们都要为之学习。

现场小学生们积极向褚君浩院士提问、互动。
你在德国实验室中修好了那台不稳定的仪器,其他专家未做或没有做好,就是因为你具有以上良好的品质。
我们要教育儿童像你一样,锻炼身体,会玩,会动手动脑,在课内外努力学习,像你一样广交朋友,热心科普,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天天向上。
院士对话学生将成为“常态”

如今已经96岁的华师大附小老校长陈先墀老先生为褚君浩写的亲笔信。
据悉,这次小学生对话中国院士是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的又一次尝试,也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均衡分布,缩小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的新探索。
这次对话除了华师大附小的400名学生之外,还有来自“环华师大教育圈”的华师大四附中、怒江中学、金沙江小学、华师大附外百余名小学生,以及普陀区12所学校的20多位“小院士”共同参与。

褚君浩院士与孩子们在一起。
主办方SMG东方广播中心海上畅谈节目组介绍,此前全市已经举办了九场“小学生对话中国院士”活动,还将与北斗星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联手于4、5月份面向中学生举行四场卫星导航科普活动,为上海的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面向顶级科学家的直面对话。
阅读原文
记者|张鹏
来源|文汇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