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向议会上下两院发表国情咨文。在时长约1个小时20分钟的讲话中,普京花了绝大多数篇幅谈论国内发展问题,只用了10分钟出头阐述外交和安全政策。他没有提及乌克兰局势,也没有点具体国家的名,只是发出“红线”警告。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俄罗斯对外面临西方打压围堵、对内面临新冠疫情和经济困难,普京此次国情咨文在对西方表明坚定态度的同时,聚焦解决国内问题,体现了通过提高俄自身实力长期抵抗西方压力的决心。

特殊性
自疫情暴发以来,普京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21日中午,在庄严的背景音乐和全场的起立鼓掌中,普京夹着文件夹步履矫健地走上讲台,开口就跟大家说“谢谢”。
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27次、普京总统个人第17次发表国情咨文。自1993年俄宪法颁布后,总统向议会发表国情咨文成为每年惯例。年度国情咨文也与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与普京直接连线”电视直播、大型年度记者会一起,被视为克里姆林宫精心打造的四大政策宣示平台,受到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近些年相似,本次咨文发表时长在1到1.5小时之间,没有在克里姆林宫进行,而是安排在场地更宽敞的马涅什中央展览厅,主席台两侧摆放着巨幅电子屏幕。2018年3月,普京首次打破传统,将咨文发表地搬到克宫外的这里;2020年同样如此。有评论称,普京离开象征最高权力的克里姆林宫发表咨文,有助于强化不代表党派利益的“全民总统”身份。
与近些年不同,本场讲话发生在新冠疫情仍未平息、乌克兰东部局势紧张加剧、俄罗斯与西方“外交战”愈演愈烈之际。本月15日,美国政府以俄罗斯“进行网络袭击”“干预美国选举”等为由,对俄实施制裁并驱逐俄外交人员。次日,俄方宣布反制措施,驱逐美国驻俄外交人员。随后,波兰、捷克等欧洲国家也采取与美方相呼应的行动,再次引发俄方反制。除了发起外交战,西方国家最近还对俄方在俄乌边境“集结重兵”表达“担忧”。
有评论称,这是俄总统在敏感时刻的特殊讲话。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季志业则认为,双方关系紧张的背景始终存在,不足为奇。这次国情咨文的特殊之处在于,如果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聚焦“内卷”问题。相较过去,普京都没有像这次那么集中、大篇幅地阐述民生和经济问题。
内驱力
眼下,俄罗斯疫情已大为缓解,但日增病例仍不在少数,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有评论称,在78分钟的国情咨文中,普京用了近90%的篇幅聚焦国内问题,主要围绕疫情防控、改善民生、恢复经济等方面展开。
首先,普京从疫情切入,感谢民众和社会各界付出的努力。目前,俄罗斯已研制出三种新冠疫苗,普京称之为真正的突破。他呼吁民众接种疫苗,争取在秋天实现群体免疫。
“普京谈了疫情给俄罗斯带来什么。”季志业说,包括俄罗斯取得的疫苗突破等,他呼吁民众不要放松警惕。
接着,普京谈及一系列民生举措。他强调,政府将加强社会保障力度,促进人口增长和平均寿命提高,加大对儿童、困难家庭的支持,增加教育、科学投入等。
“普京从刚出生的孩子谈起,一层层谈到老人,覆盖各个年龄段。”季志业说,他提到要向学龄前儿童发放补贴,还提到新建学校和购买校车等方方面面;提出要在2030年将平均寿命提高到78岁的目标,这一任务相当艰巨;还计划推出统一窗口,实现与民生相关事务(如养老金、医疗等)的一揽子支付系统。
然后,经济建设方面,普京表示将推出新型金融贷款工具,为地方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服务;建议政府提交联邦和地方债务重组方案,提高地方财政的独立性和自给能力。
“可以看出,在俄罗斯经济不景气、社会问题逐渐暴露的背景下,普京希望通过改善民生,来提高民众的获得感,争取民众对普京及其政府的支持。”季志业说,俄罗斯眼下的主要任务,是怎么把国内问题解决好,而不是怎么去跟西方斗。只要把国内发展好,西方又能拿一个稳定的俄罗斯怎么办?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指出,普京自己在开篇指出,这次讲话主要涉及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除了疫情,还包括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两条主线。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解读。
其一,这是疫情危机下的现实需要。尽管俄罗斯经济下滑状况好于很多西方国家,但能源收入遭受损失,增长陷入低速状态,居民收入提高缓慢。一些民生问题暴露得更为明显。
其二,俄罗斯去年修宪时,将建设社会型国家、奠定更好的社会保障写入宪法。可以说,俄罗斯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寻求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的再平衡。今年,俄政府正在密集制定2030年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将修宪成果进一步细化,重点就是怎么提升国家发展质量。普京的讲话与之一脉相承。
划“红线”
对于一国而言,内政和外交相当于硬币的两面。不过,普京当天开门见山地说,咨文主要谈国内问题,最后会讲几句外交事务。
“普京几乎都在谈内政。”美国《纽约时报》称,仅仅非常简短地谈及国际事务,没有提乌克兰局势,也没有提反对派人士。有评论称,整场近80分钟的讲话,涉及外交安全的只占10分钟出头。
“讲话尾声,他名副其实地只讲了几句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事。”季志业说。
舆论认为,普京在外交安全方面传递两方面信息。
其一,俄罗斯不希望事态进一步升级。普京表示,俄外交政策的重点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发展。俄罗斯希望与所有国际伙伴保持良好关系,“我们真的不想烧桥”。
其二,俄罗斯不会轻易做出让步。普京说,俄罗斯也有自己的国家利益,近来西方持续采取不友好举动,俄方已表现出最大限度克制,然而还是有一些国家总想抹黑。如果挑衅者执意跨越俄方“红线”,俄方将予以不对称、迅速而坚决的回应。
普京还列举了一系列先进****的列装和部署情况,并指出俄****的建设和更新是常态化的。他说,今年俄“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现代化武器比重将超过88%,至2024年部队中的现代化****比重将接近76%。
至于“红线”在哪?普京准备怎么“坚决回应”?外媒议论纷纷。普京的原话是,“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自己确定。”
季志业认为,联系之前的白俄罗斯事件,俄方给出了“红线”的大致方向:不要冒犯现政权;不要侵犯领土主权和安全。一些西方国家可能抱着推翻现政权的幻想。本次咨文就是用一种强硬的姿态对外宣告,俄罗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国内问题之际,你们别想趁火打劫。
“普京没有点明‘红线’内容,其新闻秘书后来做出了解释。”万青松说,包括不允许干涉俄内政、不允许发表侮辱性言论和不侵犯经济利益(包括制裁等)。这些可以说是俄罗斯一贯的要求,没有太新颖的元素。
阅读原文
记者丨安峥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李梓昕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解放日报丨美俄关系的两面性
澎湃新闻丨俄罗斯“秀肌肉”后宣布从俄乌边境撤军,打的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