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即将于8月20号举行最终决赛。在入围决赛的参赛项目中,有一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航泰”创业团队,这群大学生把创业方向聚焦公益,投身医疗卫生等特殊领域,当起了言语康复师。

四岁的小石头正在接受言语能力评估,针对这些发音存在障碍的孩子,“航泰”创业团队专门设计了一套评估和康复系统,用游戏化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帮助。“根据小朋友的特点开发了这样一种游戏化的产品,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言语康复的效率,让小朋友他的康复周期能够缩短。”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航泰”创业团队成员丁忠冰补充道。
不仅在线下方,创业团队还办起了云课堂。疫情期间,团队在线上组建了28个学习群,开展312次公益课堂,听课人数超过43万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航泰”创业团队成员葛胜男表示:“可以从他在线上对于语言,就是对治疗师以及对我们产品中的训练题目的理解,以及对训练题目来进行回答和反馈,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完成线上康复这样一个过程。”

依托于华东师大在言语康复领域的深厚基础,成员又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团队打造了一份言语康复整体解决方案,将医院临床经验、高校学术资源和企业技术优势融于一体。目前团队已经与27家医院共建规范化言语康复门诊,使康复服务从“一对一”提升到“一对多”,扩大服务近两万人次。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航泰”创业团队创始人张奕雯表示:“我们团队里面经常也说一句话,就是为爱而‘声’‘音’你而来,我们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去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让更多的患者得到这样一个专业的言语康复治疗。”
据统计,我国有言语康复需求的人数超过1.2亿;与之相对,临床言语康复工作者人数不到5000人,预计市场还需要14.2万名言语康复专业人才。为了补偿这一人才缺口,华东师范大学在今年增设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像“航泰”这样的创业团队也将参与到专业建设当中,为学弟学妹带去经验包。张奕雯补充道:“帮助高校共同去建设实验室,也让学生能够在入职之前,就已经能够学会了解到,怎么去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言语康复操作。”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万勤说:“像‘航泰’的话,他们生产出来的一些工具,直接会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当中去,它可以作为学生的实验课环节当中的一部分内容,当然学生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会提出他作为用户或使用者的一些感受或者一些问题。问题一旦反馈到了‘航泰’那边去的话,他们也会从产品的方面去做一个更好的调整,所以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良性互动。”
未来这些言语康复师还将探索把虚拟现实与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融入产品研发,深入社区学校,帮助更多的困难人群,勇敢发声。
阅读原文
记者丨孙遥 崔晓东
来源丨上海教育电视台
编辑丨李梓昕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东方教育时报丨后浪投身言语康复,技术应用让患者沟通自如︱90后言听女博士张奕雯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