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上观新闻丨新征程要实现怎样的发展?关键要把握好五个“更”

2020年11月12日


  日前,“战略规划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研讨会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新型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七期专题论坛在沪召开。来自沪上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从全面小康、创新驱动、文化建设、共同富裕等角度,对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刻解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卢汉龙指出,应在小康社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思考的基础上,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密码及其发展新阶段。他认为,不能把小康社会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小康思想实际上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密码之一,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内在相通的。我国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拥有继续发展的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高质量的问题,而且是全社会发展高质量的问题,也就是“五位一体”建设的高质量。为此,要加强社会政策供给,通过就业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以及善治,建构中国特色的超稳定社会结构,确保行稳致远,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否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对于能否持续保有经济小康的现实成果,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至关重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方法,才能实现中国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和赶超。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抓住技术创新的窗口期,避免三个技术发展的风险,即避免技术选择方向性错误风险、技术跟随的平庸化风险和产业低端锁定风险,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立伟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设定了更高目标,是根据新的发展条件变化所作出的新判断。更高质量,是一个程度目标,着眼点是创新;更有效率,是一个效益目标,着眼于高效;更加公平,这是民生目标,着眼于共享;更可持续,这是生态目标,着眼于长远;更为安全,这是保障目标,着眼于底线。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聚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深刻认识文化强国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要把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让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公共文化服务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红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不同时期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同战略路径和要求。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2035年发展目标之一是“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则表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中可以看出,五中全会细化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目标,并将着力点放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可以说,从脱贫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共同富裕的内涵更为具体,并与时俱进作了调整。


阅读原文


记者丨王珍 刘晖 闻丽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李梓昕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