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组委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日前共同举办了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2010年第一季度论坛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2009年年会”。此次论坛的主题是 “当代社会现实问题透视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市委党校黄力之教授认为,讲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然涉及对马克思主义原生态的选择或建构。通过认真思考,我们会发现,用物的尺度即经济的尺度来解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马克思强调人的价值,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这使得马克思主义令人倍感亲切。
复旦大学余源培教授主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主体精神,即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则要求认识中国国情必须掌握好时代坐标,不孤立于世界发展之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为人民谋利益的大众化是意识形态的虚假化。归根到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化。
与会者认为,倡导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应当面对现实问题,只有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必要和重要的思想资源。
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周尚文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归根到底应落实到当代中国,解决实际发展中的问题。
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部董瑞华教授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指导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齐卫平教授表示,解决中国前进中的社会问题需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关注民主政治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任务。
同济大学丁晓强教授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还需重视当代劳动关系的研究。不仅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用工管理方式,更要积极开展劳资矛盾研究和难题破解。
《解放日报》 日期:2010年4月26日 版次:15 作者:李媛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files/20100426/966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