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曾经有人预言,纸质书籍将会被电子书记取代。电子书籍将取代纸质书籍的预言遭遇尴尬,华东师大调查发现:纸质书籍仍然是学生的“枕边宝”。“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各有用途、各有优点,不会出现谁取代谁的问题。”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陈大康告诉记者。
多项措施提高图书利用率
如何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是华东师大图书馆负责人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学校每年都会在购买图书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这些书籍不能被师生借阅,那就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图书馆不像博物馆只具有展览和收藏功能,它更看重的是书籍在师生中的流通。”常务副馆长余海宪表示。
图书馆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同学因为借书数量有限,就借用同学的借书证,从而违背了图书馆借阅规则。主管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张静波副馆长多次召开流通工作会议,征求读者意见。图书馆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于今年初积极采取措施,修改图书馆借阅规则,使本专科生的借书册数由原来的8册和6册增加到15册,研究生的借书册数则在原有的10册基础上翻了一倍,教职工的借书册数由原来的15册增加到25册。在增加借阅量的同时,图书馆增加了师生的续借次数。如果已借图书没有其他读者预约,师生可将图书续借5次。比如,借期60天的图书,在无人预约的情况下,阅读期限可达360天。此外,校图书馆扩大预约图书资源约61万册,预约册数也由原来的2本增加到5本。 “这个数目的借书册数在国内高校图书馆是较高的,通过今年3月份同期统计数据分析,这样的借阅量基本能满足师生们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图书馆今后还将进一步开展读者阅读调查及统计分析工作,深入挖掘读者的潜在阅读需求,准确把握读者阅读倾向,科学、合理设置借阅规则,调整馆藏布局,以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副馆长李欣表示。
学生认为新措施更人性化
图书馆的此项措施也大大地增加了提高了师生借阅的积极性。同去年3月份相比,今年3月份图书馆借书量增加了11.43%;预约数量由3469本,增至6694,同期增长了92.97%; 续借次数由19554增加到34433次,同期增长了76.09%。同时,续借次数的增加,延长了图书在读者手上的时间,还书次数相对地有所下降,同2009年3月份相比,2010年3月份校图书馆还书量下降了5.17%。采取新的借阅方式后,学生借阅纸质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 “以前只能借10本书,还书期限也很短。有时候,本来有很多书都想借,可是因为借书册数的限制,只能把其中一些书忍痛割爱。现在硕士生可以借20本书了,我不再需要在借阅处进行艰难地取舍了。”数学系研二学生田会军告诉记者。 记者随机在图书馆采访了几位学生。他们纷纷表示,新的借书规则更加人性化,读者借书更方便。“一次可以预约5本书的规定太及时、太正确了。有些书是系列的,原来只能预约2本书的规定明显不能满足需要。”教育学院王奕君说道。她就曾有一次因为要借的系列书籍共有四本而不得不预约了两次。 续借次数的增多,也大大方便了师生。“我不在学校住宿,以前为了还一本到期的书经常需要特意从家里赶来学校,一学期这样要跑好几次。现在一本书可以续借5次,终于不需要频繁跑来学校还书了。”中文系研二的范昶彧高兴地告诉记者。
图书管理者忙并快乐着
师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意味着图书馆管理员工作量的增加。据统计,仅图书流通环节,平均每小时较去年同期接待读者人数增加8%。闵行校区图书馆二楼借阅处管理老师夏金娣本来去年已经退休了,但是由于同事“忙不过来”,就又被图书馆返聘回工作岗位。她笑着表示:“让更多同学愉快地借书,是我们的心愿。现在尽管很忙碌,但我们很开心。”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正遇见流通部副主任李雪锋 “深入一线”,去书库寻找、取出预约书。“完成一本书的预约工作,图书馆管理者要首先抓取预约请求,打印预约单,按索书号进行排序,然后去馆藏室查找书目,找到后再进行扫描,修改馆藏地,完成后,再分类整理在预约书架上等待借取。平均每本预约书需要花费管理者近5分钟。找完之后,这些书籍还要被搬上货车,从这个校区运到另一个校区。”李雪锋算给记者听.
中国新闻网 日期:201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