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东师大魏泽楷同学造出“钢铁”机器人 本报记者 楼文彪 摄
本报讯 (记者 钱滢瓅)由废铜烂铁组装而成的机器人,见到观众便会“弯腰”的雏菊,表情各异的“自拍照”……上海1933创意园区今天起成为沪上大学生展示艺术灵感的舞台。一场由高校学生自发举办的2010大学生艺术与设计交流展在这里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大二学生魏泽楷这次带来了一个近2米高的作品——机器人,头部、关节都能动。“最初,做这个机器人是为了完成‘形式基础’课的模型作业。”小魏说。有一次,他经过废品回收站,发现里面有不少“宝”。他前后花了几千元,淘来了各种“废铜烂铁”,作为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材料。其中,有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部件,还有电脑、DVD、VCD零件,甚至还有锄头、锅炉等。在魏泽楷设计的机器人身上,这些“废物”都各得其所,锄头和自行车后座就成为两个“脚掌”的原材料。
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学生展示的多媒体互动装置,可以给观众参与的机会。那朵能感应物体的雏菊,观众经过时会自动“弯腰”;另外一个音乐装置,借助吸水海绵的导电性,观众可以演奏出即兴音乐。华东师大宋诗灏同学创作的绘画作品“自拍照系列”,则反映了随着网络、数码相机的普及,年轻人热衷于网上秀自拍照的现象,表达了当代年轻人更乐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