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中学教师的师生关系如何?他们的“90后”学生同样也是独生子女,当两代独生子女互相碰撞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他们又与“70后”教师存在哪些差异?开学前夕,记者从市教科院普教所获悉,来自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俞晓歆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学生更愿意向“80后”教师倾诉内心,“70后”教师比“80后”教师更加严厉。
大多教师愿 “亦师亦友”
这项名为 《上海 “80后” “70后”中学教师师生关系的比较研究》获得中学生被试有效问卷520份,同时还对本市13所中学63名 “80后”教师与14所中学50名 “70后”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
调查显示, 95.2%的 “80后”教师与78%的 “70后”教师表示,他们与学生相处愉快。超过七成 “80后” “70后”教师都 “很愿意和所有的学生交朋友”,可见他们愿意与学生打成一片,更加崇尚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那么中学生最愿意与谁交流?参与调研的500多名中学生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其次是父母,再次是 “80后”教师和 “70后”教师。相比 “70后”以及其他年龄阶段的老师,中学生更愿意向“80后”教师倾诉内心。很多 “80后”教师是独生子女,他们与同为独生子女的 “90后”学生在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比非独生子女的“70后”更有共同语言。
在调研中,分别有 56.7% 、24.4%的中学生觉得自己与 “80后”“70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 “课上是师生,课后是朋友”,也正是这一原因,中学生更愿意主动与 “80后”教师交流。
“80后”常被学生看作朋友
中学生眼中的 “80后”、 “70后”教师形象又是怎样的?调查显示, “80后”教师被中学生看作是“朋友”或 “大哥哥大姐姐”的比例明显高于 “70后教师”,而在中学生心目中,更多将 “70后”教师看作“教育者”或 “人生导师”。
一位初中生家长在访谈中说:“我和儿子都蛮喜欢 ‘80后’老师。他们会与儿子一起打球、踢球、讨论电脑游戏,与儿子的共同语言较多。不过,如果要选择,我还是会选择比较年长的老师,他们对孩子学业等各方面关心更多,而 ‘80后’教师自己也还在成长。”可见, “80后”教师更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尤其体现在课余时间,更多 “80后”教师会与孩子们一起活动。而在学业与人生指导方面,中学生及其家长都更看好“70后”教师。
“70后”比 “80后”更严厉
当中学生犯错误时,严厉批评他们的 “70后”教师是 “80后”教师的2倍多。调研结果也显示,大部分青年教师都能比较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可见, “80后”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更多宽容更少严厉,这样的互动方式也是学生更愿意与他们交流,向他们诉说的原因之一。不过, “80后”教师在访谈中也表示,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很难拿捏与学生的关系,较难做到既在情感上不失亲近,又保持教师的威严,感觉一旦放下架子与学生没大没小,会导致部分学生过于放纵。
“80后教师虽更易与学生合为一群,却可能疏忽了教师的权威性。研究人员建议,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 “80后”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面对学生的同时,也应适时表现出讲台上的权威并勇于管理。 “80后”教师也应不断自我充实与成长,从而更好指导学生专业学习,指引他们人生道路。
《新闻晚报》 日期:2011年8月30日 版次:A1叠14版 作者:钱钰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1-08/30/content_646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