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茅冠隽 报道
“谢谢好心的叔叔阿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能度过一个欢乐的儿童节!”昨天下午在松江区方松街道社区活动中心内,伴随着稚嫩的童音,孩子们给司法社工和帮教志愿者们戴上了红领巾。这些孩子的身份有些特殊:他们的亲人都服过刑。
如何让服刑劳教人员更好地接受改造,让刑释解教人员更快适应社会?除了关心他们本身,对他们家人的帮助也很重要。本市5年前开展的“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即以提供助学金、提供学业辅导等方式帮扶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昨天,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汇聚爱的力量”——上海市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5周年系列活动举行启动仪式。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本报共同主办,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活动将历时4个月,包括亲情书信大赛、读书征文活动、视频创作大赛等内容。
回归人员跳河救起四口人
松江人郑志连曾入狱1年6个月,狱中的他无比自责,觉得自己毁了整个家庭:父母有病;妻子不堪重负;儿子会否产生阴影……就在此时,司法所领导及帮教志愿者来到监狱向他传达了 “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的信息,会有专人对其儿子进行帮扶。
2007年底郑志连出狱,居委会第一时间把救助金送到了他手中。在他没找到正式工作前,司法所、居委会为他的家庭申请了困难补助金。每年开学前,志愿者给郑志连还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送去助学金。在郑志连的父亲身患癌症后,居委会一次性补助5000元。在社工和志愿者的关心鼓励下,郑志连参加了电工技术培训班,并找到了工作。
最让郑志连欣慰的是他儿子这几年来的变化。受区未保办的邀请,儿子的班主任成了“帮教志愿者”,定向对孩子开展心理、学习上的辅导。通过4年来坚持不懈的关爱,儿子的心灵得到了抚慰,学习成绩也提高了,重现天真、活泼、可爱的一面。郑志连在2011年7月定制了上书“肝胆相照谋帮教,齐心协力促和谐”的锦旗,对所有帮教过他和他家庭的人表示感激。
今年2月23日,郑志连在下班路上得知有人坠河,他二话没说就跳进了河里,和另一名少年一道先后救起了一家四口人。 (本报3月1日、5月15日曾报道)上岸后的郑志连全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 “我犯过错,坐过牢,是政府、社会一次次帮教,才点燃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使我的家庭重圆。我一定要感恩社会、重塑人生! ”郑志连动情地说。
关爱行动伴随青少年成长
“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的最终目的是让服刑劳教人员更好改造、让刑释解教人员早日真正回归。 “关爱行动”直接涉及到的是一个个特殊对象的未成年子女,小雅就是其中之一。
在小雅12岁那年,爸爸在工作中犯了经济问题被判入狱。小雅妈妈为了支撑家庭,同时找了好几份工作,但日常生活依然捉襟见肘。 2009年小雅要参加中考,为减轻家里负担,她放弃高中选择就读中专,但每年8000元的学杂费还是让家里力不从心。得知情况后,相关街道司法所的社工和居委干部到小雅家探访,随后开展了“关爱行动”。用小雅的话来说,那就是“从此以后,我的生活里多了好多知心的朋友,被关怀包围着。 ”
社工和志愿者通过努力,为小雅筹集了一笔2800元的钱款,缓解了她缴纳学费的压力。不仅如此,还有虹口区法院的法官和小雅结对,对她进行关心、鼓励。今年元宵节,司法社工带着小雅一同前往监狱探望了小雅的爸爸,久违的温馨让小雅感动不已,铭记在心。“有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和关心让我的心倍感温暖,我不会被现实所打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小雅动情地表示。
无数志愿者倾情无私奉献
“我是一颗‘关爱行动’的铺路石。 ”“关爱行动”志愿者、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王映雪如此描述自己。她从事“关爱行动”学业知识志愿服务已整整3年。
像王映雪这样的家教志愿者,除了提供家教服务,还围绕“关爱行动”的志愿者文化建设不断努力。制作纪念刊册、举办交流大会、建立服务状况反馈机制……这种密切的交流,让志愿者和受助小朋友已不仅仅是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的关系,两者之间还建立起了亲密的友谊。
“我觉得这是爱心的传递,是爱心的自然延续。我们的力量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我们的付出都会影响到这些孩子们。今后,当这些受助者考上了大学,也许也会成为志愿者,爱心的接力棒将代代相传。 ”王映雪如此憧憬着。
用正面力量唤醒特殊对象
2008年,全市范围内正式开展了“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如今 “关爱行动”已成为本市安置帮教的品牌项目。市安帮办、市关工委、市妇联、市青保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监狱局、市劳教局、市公安局监管处等相关部门和市帮教协会、市新航总站、市爱心帮教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形成了“8+2”(8个成员单位和2个社会组织)紧密合作机制。目前,本市共有5549名特殊家庭未成年人获得关爱帮扶,1743个关爱对象的家庭获得困难救助金157万元,1044名关爱对象获得爱心助学款123万元。绝大部分关爱对象走出了父母违法犯罪的心理阴影和生活困境,踏上健康的成长之路。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市共有377名关爱对象考上中学,114名考上大学,227名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是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5年来一直热心参与 “关爱行动”,昨天被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授予会员单位。来伊份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郁瑞芬在会上表示,将继续关注公益事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并向全市企业和市民发起爱心行动倡议。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郑善和表示,要进一步发挥好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主导作用,完善安置帮教工作机制,也希望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志愿者参与、支持安置帮教工作。
复旦大学社会学专家赵芳教授说:“社会各界需要用正面力量去‘唤醒’特殊对象,这种力量,就是希望和感恩。对特殊对象的未成年子女提供帮助,是最能让特殊对象感到生活的希望并心存感恩的途径之一。希望像现在这种政府单位和社会组织形成合力的帮教模式能保持并发扬下去,并有更多部门、组织参与其中,让‘关爱行动’帮助到更多人。 ”
《新闻晚报》 日期:2012年5月31日 版次:A1叠10 作者:茅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