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董蓓菲昨在香港发表《中国模式小班化教育》报告,指出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小班教学面临滞缓,关键在于教师观念仍停留于填鸭式教育,本港小班教学同样受制于此,培训教师改变观念,是小班教学未来重点。
董蓓菲应香港教育学院小班教学发展与研究中心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她介绍内地小班教学的几种教学模式,如为适应不同学生需求而将课室分为几个区,包括媒体中心、写作中心、阅读中心、艺术中心、发现中心以及表演中心。这几个区域的划分,分别对应学生的多元智能。另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自组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角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充当协作角色,在小组学习遇到困难时才提供帮助”。
但董教授指出,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推行的小班教学,却出现滞缓局面。例如由于出生率反弹、城市化太快,以及中国正实施公平教育,导致每个小班的学生人数不减反增。但是,“小班教学的成功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培训,内地和香港都一样”。
董蓓菲认为,很多内地教师观念停留在“填鸭式”教育上,他们觉得小班教学中,学生讨论半天,合作半天,却什么都没弄懂,一点效率都没有。她指出,“必须让教师有小班化教育的知识体系,改变教师观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更好地推进小班教育”。
她补充,大学师范教育课程理应走在小班教育之前,让教师在准备就业的过程中就装备所需的小班教学观念与教学技巧。香港教育学院正开展中学教师的小班教学技巧科目,以适应小班化教育趋势。
香港《大公报》 日期:2012年6月5日 版次:A12 作者:潘婷婷
链接: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12/06/05/JX-1486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