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有迷妹为我肝图(拼命画图)的爱豆(偶像)了!”深夜的微信朋友圈,刚刚结束“散伙饭”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晒”出两张手绘表情包——“学术正经”,配图是手捧书籍的他;“吸猫上瘾”,配图是怀抱猫咪的他——细腻的笔触之下,是2019届本科毕业生余郎婷对导师的一腔感恩之心。不一会儿,这条状态下就收到了不少留言。“我的心情就是羡慕羡慕羡慕!”说这话的是该校的另一位教授。 凤凰花开
5月19日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刘氏三杰’刘育熙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在华东师大大夏舞台举行。81岁高龄的刘育熙教授饱含激情,为到场师生献上了一场震撼心灵的音乐盛宴。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刘氏三杰’刘育熙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举行 刘育熙教授出身于“刘氏三杰”艺术之家,大伯父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二伯父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奠基人,父亲刘北茂是中国民乐大师
图|季佳晓 李振东 张容奕 鲁晓庆 编辑|张容奕 编审|郭文君
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大国工匠”的培养,6月15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在华东师大中山北路校区举办“首届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政策研究论坛”。 首届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论坛举行 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副处长刘俊,教育部教材局规划处处长李明,上海市教委主任陆靖,华东师大
6月17日,贵州大学副校长邓朝勇一行访问我校,就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办学工作进行交流。副校长兼基础教育集团主任戴立益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夏冰、工会办公室主任骆庆红及基础教育集团相关人员陪同会见。 贵州大学来访交流基础教育办学工作 戴立益对贵州大学的来访表示了热烈欢迎,他表示华东师大与贵州大学于今年年初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两校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华东师大与贵阳的基础教育合作办学
6月1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吕卫东一行来校访问。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会见了吕卫东一行。双方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就本科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生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 座谈会上,杨昌利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仁的来访表示欢迎。她向与会人员简要回顾了我校历史沿革,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推进“双一流”建设
6月16日,第21届大学生篮球联赛(一级联赛)总决赛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馆落下帷幕。北京大学男篮战胜清华大学男篮获得本届比赛总冠军,历时半年的第21届大学生篮球联赛尘埃落定。在今年CUBA全新赛制下,我校男篮勇夺东南赛区亚军。在总决赛中,华东师大男篮跻身全国12强,并列第9名,创造队史最佳战绩,这也是上海高校21年来在CUBA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我校男篮在第21届大学生篮球联赛创造佳绩
6月15日晚,华东师大设计学院2019届毕业设计暨学院建院15周年特展在喜玛拉雅中心开幕。展览汇集了设计学院2019届四大专业及其十个专业方向本科生的100多件毕业设计作品。 设计学院2019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作品 设计学院以人文设计为基本办学理念,以“课程教学改革+国际化办学+双创实践教学改革”的“1+1+1”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创意模式改革(两次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为抓手,将
图、来源|设计学院 编辑|张容奕 编审|郭文君
6月12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和在杜尚别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值此之际,由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中亚研究学术论坛”15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和政治学系协办。 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陆钢在致辞中表示,由于中亚重要
穿上汉服,捧起《论语》或《弟子规》,开始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这个场景经常出现在一些国学培训班里。有数据称,目前,全国经营范围包含国学教育的相关企业已达到4000余家。照此测算,保守估计我国儿童国学教育市场规模达135亿元。 当“国学热”吹进了少儿培训机构后,又是番什么景象?家长为何把孩子们送进国学培训班?又会有何收获?哪些内容才是真正的国学教育?暑假即将来临,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自编
“异境——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远工作室师生作品展”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闵行图书馆开幕。展出王远、崔彬、崔灏、余志祥、夏方、张轶群、吴逸君、吴潇、牟涛、赵晋冀、王素敏等近20位艺术家近阶段的作品,他们主要是来自王远教授工作室研究生和本科生们。 展览向大家汇报王远工作室近年来的教学理念与成果。年轻艺术家们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异类的形态、语汇。展览将至6月15日。 阅读原文 来源|美术报
只有解决好目前中文字符集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的历史文献才能在数字媒体上不打折扣地讲述真正的中国故事。而字符集问题的解决,对于当前相关专业领域来说,并非极其繁难之事。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历史文献,只有通过这些第一手文献的阅读,人们才能接触真实的传统文化。然而,受限于中文字符集建设的发展水平,我们的历史文献在当下主流信息传播平台上存在话语障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问题。 “一字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邹逸博士在《教育科学》2019年第1期发表《反思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中的“个人性”偏狭》一文提出,当前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存在着一种鲜明的“个人性”偏狭,即倾向于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解为一种纯粹意义的个人性知识。这使得教师实践性知识逐渐落入缄默性、不可教、唯经验主义等怪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公共性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应有之义,它在尊重教师自我教学实践理解的前提下,注重知识
文革时期上海有一份刊物名叫《学习与批判》,但这份刊物虽然把“学习”与“批判”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却并不是要人们对同一个对象或一个文本既学习也批判,而恰恰是要把学习与批判的对象截然分开:学习的对象是绝不能批判的,而批判的对象是绝不能学习的… 但这不是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的立场。这位四十不到就已出名,年届八十还在出书的批判理论家,一直在从事批判
共有 23,70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1 页 当前第 93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