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感谢大家准时守候在屏幕前,今天我们有超过三万五千名中外同学共同来上华东师大2020年春季学期在线教育第一课。”3月9日上午10:00,来自天南海北的华东师大中外学子在“云端”相聚,迎来新学期在线教育第一课。疫情防控时期,在度过“史上最长寒假”后,这门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人气教师带来的“云课堂”显得格外令人期待。 “华东师大特别的开课方式,满满都是爱!”“上课铃声都这么优美
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总量约为19.3万人,在以往,现在已进入签约高峰,但今年受到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为帮助大学生就业,各高校纷纷组织各类网络招聘和面试,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的马瑶瑶同学,在甘肃庆阳经历了一场“特别”的面试。透过镜头,在线和来自上海电信的五位面试官进行了交流。 “对我非常有帮助的,因为现在要开始
3月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学习雷锋纪念日,其实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当中,那些最美逆行者、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者,还有那些许许多多普通的志愿者们,他们的行动就是对雷锋精神最生动的诠释。接下来,我们来认识抗疫一线的一对父子兵。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志愿者陈天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正在帮助卸载来自各地的爱心物资。疫情发生后,只要医院有什么事,陈天奇都会
新冠肺炎疫情自发生以来,已不仅是一场医护人员与疫病的战斗,还牵动着经济、法律、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为此,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特别拍摄制作“学人论疫——你需了解的社会科学知识”4集主题系列短视频,邀请专家从历史、社会、法律、心理四大领域,介绍、解答本次疫情所涉及到的社会科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更好地让人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破除疑惑,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第三集 应对疫情
不久前,在上海社联主办的“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中,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王进锋以西周时期为例,介绍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入仕与仕途。 在中国古代,“女官”是指在各级政府部门中担任职务的、有一定级别的女子。古代女子参政,是一个有趣而又重要的现象,非常值得关注。比如,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就有妇好这样的女官,她不仅管理政务,而且统领军队,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作用。再如唐代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束炯团队通过研究144年(1873-2016)来上海城市气象记录和土地利用变化等要素,证明热岛强度在2005年至2016年降低了约0.58 °C,这一全球罕见的现象源自这座特大城市采取的大规模旧城改造和更新策略。日前,《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以《城市更新能够缓解城市热岛》为题在线发表了相关论文成果。 近百年来,随着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大都市都出现了市区气温高于
3月4日上午,校党委中心组在中山北路校区举行新学期首次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并就贯彻落实中央最新工作部署,稳步推进新学期各项工作展开专题研讨。校党委书记梅兵,校长、校党委副书记钱旭红,校党委副书记朱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副校长孙真荣、李志斌、周傲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红亮,校党委
日前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了解到,该校2019年申请增设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备案。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的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将列入2020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截止目前,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专业共有84个。 该专业通过整合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康复学、认知心理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优质师资力量,建设高品质言语、语言与听觉康复课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当代言语语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华东师范大学“迎双庆·促发展·惠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疫情当前,为确保疫情防控和学校发展两手抓、两场战役都要赢,2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召开2020年寒假务虚会,以“扎根中国大地,对标世界一流,加速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主题,深入分析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开展学科评估规划建设专项工作、学科科研工作和增强学科交叉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给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增加了压力,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华东师范大学主动应对,着力推进线上服务,助力就业工作精准化。院系辅导员们更是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顺利有序地开展线上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工作。 辅导员赵琳华是经管书院就业创业办公室主任,赵琳华生涯工作室也是华东师大首批特色辅导员工作室之一。疫情期间,他及时调整2020年书院春季招聘会的方案,把招聘会搬到了线上。自2月10日
在全国上下一心,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基地志愿者们,“云录制”了诗朗诵《致敬》,献给那些一直奋战在疫情阻击战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表达了华东师大师生对英雄们的敬意。 基地发出“众志成城,朗诵传情”的号召后,我校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师生志愿者共25人积极响应,基地研究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上海市朗诵协会理事马力老师任专业指导
面对这次疫情带来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和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正面临着时代所赋予的全新挑战。构建在线教师教育体系,缩小区域教师教育差距,创新教师学习模式,是完善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教师和学校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1月29日,教育部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倡议。随后各地中小学、培训机构等开始网络教学安排,课程内容既有学校安排的各个学科
“快看,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网红神厨’,就是发明玉米炒葡萄的那个。”“刘师傅,咱们合个影吧!”在正常开学的日子里,每到饭点儿,如果刘玉红站在食堂大厅里,来来往往的学生总会特别关注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食堂大师傅。华师大师生都知道,带起高校食堂创新菜风潮的“第九大菜系创始人”刘玉红,在高校餐饮界是“扫地僧”一般的存在。 “自己学到手的别人拿不走” 刘玉红1992年就到了上海,虽然他现在已经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如何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学者从哲学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角度予以分析,回应社会关切。今刊发四位学者的观点。 ——编者 新冠肺炎疫情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心理上程度不同的影响。比如说,我们会恐慌、焦虑、抑郁,甚至有些人感到愤怒。这是疫情发生之后一种自然的应对反应。 面对疫情,为什么不同人的心理
随着企业逐渐复产复工,许多学生家长都重新回到了上班模式。但学校尚未复课,在家接受线上教育的同时,孩子的在线学习质量也令家长们“悬心”。上班要面临疫情影响下的新压力,下班又要辅导“小神兽”的作业,这令不少家长陷入了焦虑情绪。 如何能够做到工作与带娃的状态切换?怎样避免将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如何快速缓解内心的烦躁和焦虑呢?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副教授王继堃推荐了一些快捷实用的小方法。 四个
共有 23,70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1 页 当前第 83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