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生: 为配合学校中北校区文史楼前道路维修,自2021年1月9日(星期六)起,临时调整中北校区校车上车、下车点,由原中北校区停车场上车、下车点临时调整至中北校区体育馆前道路(靠近东大门)。 后续校车上下车点再调整工作视情况另行通知。 由此给各位师生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特此通知。 后勤保障部 2021年1月6日
“我国目前1732.5万的专任教师队伍支撑起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其中,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74万左右,承担着四千多万学历教育在校生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所聚焦的重要主体之一。”1月4日,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校党委中心组新年首场学习会以扩大会的形式在闵行校区召开,听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同志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专题辅导
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2020年12月31日下午,校党外人士双月座谈会暨党风廉政工作听取意见会在中山北路校区小礼堂召开,会议由党委统战部部长王庆华主持。 校党外人士双月座谈会暨党风廉政工作听取意见会召开 校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监察处处长俞黎阳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学校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他通报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学校
6岁的康康坐在教室的“小吃店”里“用餐”,同样6岁的齐齐扮演“小吃店”的店员,拿着“果汁”向康康热情推销。这是上海市静安区中华新路幼儿园里的一次角色融合游戏。康康被诊断为中度发育迟缓,有语言障碍,伴随自闭倾向,根据他的医学诊断和教育评估结果,康康每周参加两次大班孩子的角色融合游戏,学习与同伴交流分享。 游戏中康康的每一点回应,都被老师仔细记录下来进行分析,成为康康融合课程计划的依据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到建党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亘古至今,“小康”意涵在不断地衍变、丰富与发展,既闪烁中华文化的远古智慧,又彰显鲜明的时代特征,值得一探缘由。 历史衍变 “小康”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诗经·大雅·民劳》开篇首句提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小康”有安康、安居之义,用以
2020年12月31日上午,由华东师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办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大建设项目《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模式创新性研究与实践》项目启动会暨华东师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山北路校区召开。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大建设项目启动会暨华东师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仪式召开 会上,副校长兼基地主任、项目负责人戴立益回顾了华东师大多年来的语言文字工作传统,用使命
【教育沙龙】 近年来,不时冒出来的一些发生在学校里的极端事件,让教育惩戒越来越陷入“用”还是“不用”、“用了会怎么样”、“不用不惹事”,进而“不敢用”的困局。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将于今年3月正式实施。家校间长期困扰、纠葛的很多具体问题有了刚性准绳,但在教育惩戒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之后,实施中还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家和校——实施者和接受者又该
近期上海频繁遭遇寒潮袭击,强风、浓雾、冰冻等恶劣天气频繁出现,给学校安全秩序,后勤保障带来一定的影响。最新气象预报显示,本周三到周五又将有一波强冷空气来袭,市区最低温度零下6度左右,郊区最低温度可到零下9度,有严重冰冻并伴有7级大风,6日起会出现雨夹雪或小雪。为了做好本次抵御寒潮工作,请大家做好以下工作: 一、防止麻痹思想 寒假、春节即将到来,人员极易产生麻痹大意、侥幸、懈怠心理,加之穿着
各位老师、同学: 学校将对中山北路校区文史楼周边道路进行整修,现定于2021年1月9日至3月15日进行维修施工,施工期间将临时封闭文史楼周边道路和文史楼前大草坪周边道路(不包含正门主干道)。 为确保安全,施工期间请各位师生绕道而行,由此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后勤保障部 保卫处 2021年1月1日
2020年12月30日,由闵行区教育局、华东师大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闵行区地区工作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闵行区邻里中心“创课”大赛总决赛举行。来自华东师大创课团队的《隔代教育小课堂——“教育有方法,爷孙共成长”》与上海交通大学创课团队的《悦动健身,康乐随行——老年健美操》两门课程获评在线王牌课程。 第三届闵行区邻里中心“创课”大赛总决赛现场课程展示 华东师大创课团队的《隔代教育小课堂——“教育
“我们集全院师生之力,将生态文明教育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乌鲁木齐八一中学的甘甜老师实现‘新疆《生态文明教育》乡土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教育梦想。” 2021年元旦当天,在迎接建党百年“教育筑梦”计划结对中,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负责人郑重承诺。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是这次与70个“教育筑梦”计划项目一一结对的67个华东师大基层党组织之一,学院“追生态之理,求环境之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引导教师不断涵养高尚师德,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然而当前高校德育仍面临诸多实践难题:课程思政如何有效实施,教师德育能力如何修炼,评价机制如何优化,师范院校如何培养
四年一度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奖获奖名单日前公布,上海15所高校共232项成果获奖。细观这些项目,有绵延数十年的冷门绝学,是在前人学术积淀基础上的持续攀登,也有不少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密切相关的跨学科研究,无论是选题还是研究方法都充满新意。 人文社科研究,自有其特点和规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慢”——基础研究很多时候需要慢慢磨,从事“冷门”方向的学者必须耐得住寂寞
若干年前,我曾鼓动在实验室工作的青年教师和读书的研究生们在中北校区河口海岸大楼门前的一块小草坪上种树。我希望借此能够促进学生与母校之间在感情上的联系,丰富我们校园文化的内涵。为此,当初我还在校报上写过一篇短文,讨论这样一个举措。 我的鼓动和游说还算奏效,籍贯在浙江余姚和仙居的学生和青年教师从家里带来了杨梅和茶花树种在大楼的门前。也有来自山东济宁的同学带来了香椿树,滨州的学子带来了枣树
前几天没有住在华东师大一村家中,5日中午接读女婿转发陈子善君所发讯息:郭豫适走了。我很震惊,如五雷轰顶。老郭的生动形象在脑子里翻来覆去,挥之不去,夜不成眠。第二天赶回师大,直奔一村通往校区先锋路口的布告栏,想看有没有关于老郭事情的讯息,一无所获。回到家中不打电话,再直奔老郭家,敲门揿铃没有任何回音。再回家中便给与老郭关系较多的老同学濮侃通电,被告知:老郭在1日上午走的,3日就只有他家人和少数
共有 23,63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6 页 当前第 72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