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目标。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大学的各种国际排名有了突破性提升,但也出现了盲目对标西方一流大学的倾向。中国到底需要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现实中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和
各单位: 根据《关于评选2021年度华东师范大学宣传工作优秀服务奖的通知》要求,为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宣传表彰好人好事先进典型,经各单位自主申报、校文明办组织评审,评选出2021年度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12个,现将评选结果公示如下: 序号 类型 名称 申报单位 1 集体 云南寻甸雷锋希望小学“汉语言艺术表达”项目——传播学院沈嘉熠、马力团队 传播学院 2
李先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4月份在校29天,在校期间俊秀楼514是办公室、会议室和卧室,日常生活中除了保证学院教学运行、人才培养专项工作以及个人的教学科研之余,积极参与河东片区的防疫工作,如学院三人组、志愿者以及协助分发物资等。今天听他讲述在校战疫故事。 指定手机终端进行“核酸码”扫码 3月31日晚上,浦西即将进入上海全市第二批重点区域核酸检测的前夜,我入校参与学校的防疫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将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1076万,这是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是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22.7万,这是上海市2022
李云涛(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龚汇江(体育与健康学院)、余文彬(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学生志愿者驻守闵行校区本科生公寓片区区块四开展工作。今天听他们讲述在区块四的战疫故事。 区块四部分志愿者合影 “期待早日在如常校园相遇” 李云涛,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0级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闵行校区本科生公寓区块四志愿者学生负责人,在区块防疫工作中深度参与各项志愿服务。 李云涛
生物多样性如何响应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近年来,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张健团队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兰州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机构的研究者合作,基于大陆尺度上81个树种30多年的监测样地,通过32万多株植物个体的动态监测数据,检验了种群补偿效应(树木生长、死亡与繁殖之间的权衡关系),发现当前温度可能已超出这些树种的温度适宜范围。 该研究
过去十年,是职业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十年。许多重要的新政策、新举措在这一时期诞生,如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地位、开发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现代学徒制、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技能型社会等。发展至今,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已有成就:职业教育已形成向现代化迈进的基本框架。 在这些政策和举措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确立
5月26日上午,2022届优秀毕业生代表交流座谈会在线上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教务处处长孟钟捷、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福义、后勤保障部部长赵健,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处长余佳,以及部分2022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由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兼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王新燕主持。 2022届优秀毕业生代表交流座谈会在线举行 孟宪承书院、中国
今天(5月26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全市高三、高二年级学生从6月6日,初三年级学生从6月13日起返校复学;中小学其他各年级学生继续居家在线学习至学期结束,学校可在学期结束前安排一次学生返校活动(包括为小学5年级学生举行毕业典礼等);幼儿园、托儿所、托育机构等不再安排返园。居家照护确有困难家庭的学生,可自6月6日起申请到校到园,由学校和园所提供相关服务。 对此
上海疫情形势趋缓,学生将于下月逐步返校复课。面对推迟一个月的高考,不少高三学生和家长难免有些焦虑,如何调整情绪,以饱满状态迎接高考?来听听专家和“过来人”的建议。 To学生:接纳焦虑、保持节律、运动调节 李文卿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毕业于上海市延安中学的她,在2020年同样经历了高考延期和居家网课学习。 “当时学校除了体育课都是录课,答疑则是通过微信形式。”李文卿分享
共有 23,68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49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