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今年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中,夹带了超萌手绘生活指南;上海交通大学给新生的通知书信封里,有被称为“杰哥”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教授写的信,还有给学生们布置的各种“作业”;陕西师范大学则发动了老教授们手写录取通知书……大学录取通知书历来被认为是新生认识学校的“第一张脸”,今年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少学校在录取通知书上想尽办法,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对学校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上海交大:校长信中布置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哲学分析》杂志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共同主办的“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第六届《哲学分析》论坛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黄颂杰、王中江、江怡、许苏民、成素梅、乔清举等40余名学者参与了会议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是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国荣教授的新著。书中指出,人既因“行”而“在”,又与“行”同“在”。广义之“行”的展开
“你是我的包裹,钟声放逐河流和云朵/你是甩不掉的任性的一个女孩”。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思群堂。诗人宋琳走上舞台,一束暖光打在他的脸上,台下变得安静了。他缓慢而优雅地戴上老花镜,用说话般的语调朗读着自己的诗《仿佛走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声音敦厚却不失温柔。事实上,1989年的宋琳曾站在同样的舞台上朗读海子的《太阳》,第二天图书馆里所有刊载这首诗的书页都不见了。 这是华东师大
趁着毕业季和暑假的到来,《致青春》、《小时代》等电影因为其讨巧的“青春”噱头而获得了大众的关注。而之前那部饱受两种极端评论的《中国合伙人》,讲述的也是成功企业家创业的青春。 热潮之后,总有质疑的声音出现:到底什么是青春?7月份,浙江卫视的某档新闻节目在做街头随机采访时,一个年轻男生面对镜头说:“只有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像我们这样的人就只有大学。”这在网络引起不少转发与评论。他无意中说出的观点似乎
“创新作业形式,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就做好2013年中小学生暑期工作的有关事项发出通知。 暑假作业可以是什么样?如何让学生爱上作业,从作业中享受乐趣,感受启发?连日来,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中学生报》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中国好作业”(本报6月1日曾以《寻找“中国好作业”》为题刊发相关报道),首批公布的40多道作业题已经
多些对追求卓越的坚持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陈群 最近几年,校园里经常会有毕业二十年、三十年的同学聚会,参加这些活动,聆听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每每让我感慨万千,究竟是什么铸就了师大人身上的师大“范”?为什么离开学校越久,师大人身上的师大味反而愈加浓厚。我能找到的答案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入血液的、更是会持续发酵的。 最近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在校
本周,上海各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部分高校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有所改变,比如上海交大采用全新版录取通知书,考生入校只需扫描录取通知书,即可完成注册和报到手续;交大校长还为新同学布置了开学前的 “第一项作业”——感恩家人师长、主动参与公益活动。有些高校在信封里加入了一些服务新生的“宝典”,以便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上海交大】 扫描通知书可完成报到 上海交通大学在沪一批次录取
在儿童智力发育与成长过程中,阅读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切入点。上周,在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第65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许多专家纷纷对儿童阅读的启蒙、方法选用、内容引领等问题做了剖析。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胡意慧提出,在近年来迅速升温的“图画书教学热”中,存在着很多割裂图画书文化背景、窄化其丰富意义、剥离其趣味美感的现象,这种“工具化”的倾向往往导致
提起文言文,你的脑海中会蹦出怎样的词儿?浮现出什么样的情景?是枯涩难懂,还是文雅优美?是韵律感极强的文章,还是古板的老先生手捧书卷,摇头晃脑地念着“之乎者也”? 近日,中国一位“大神级”网友将英国歌手阿黛尔的单曲《似曾相识》(Someone Like You)用文言文进行翻译,那优美的韵律和含蓄的用词一下子打动了亿万国人。 戳中泪点的文言风 “中文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啊!”看完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昨天上午,在第一人民医院病房内,华东师大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大三女生董骁燚在家人和同学的陪伴下捋起袖管捐献造血干细胞。据介绍,董骁燚不仅是华东师大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是该校首例女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文汇报》 日期:2013年7月16日 版次:08 作者:叶辰亮 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3-07/16
“师生”做了快一年,却彼此没有见过面,而且还是对自己帮助很大的恩师。这几天,延安初级中学初三毕业生钟佳耘和她的父母分别写的两封感谢信,在华东师范大学官方微博平台上引来一片“赞”声。而更动人的师生相逢几天后就将举行。 辗转结识鱼类专家 说起这对相识已有时日的师生,堪称一段教育佳话。老师是华东师大生物系副教授周忠良,学生便是钟佳耘。去年暑假里,喜欢化学的小钟同学开始了一项课题研究,采用斑马鱼胚胎
7月14日,央视俄语频道采访我校美术系王远教授,报道了王远教授策展《早期俄罗斯人在上海》的活动。 链接:http://cctv.cntv.cn/lm/dialogue_russian/01/index.shtml
昨天,妈妈全程陪伴董骁燚捐献造血干细胞,母女常常相视而笑。 她的外婆遭遇车祸,救治时发现是RH阴性“熊猫血”,她的母亲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已10年,但上海小囡董骁燚还是用自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拯救一名素昧平生的白血病患儿。昨天,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保健中心6楼病房里,这个华东师大化学系大三女生捋起双袖,勇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她体重只有45公斤,刚刚符合捐献者体重要求。 7月7日
本报讯 昨天,由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第65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学前教育机会与质量这一核心话题,探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重大问题。 促进学前教育发展,要看到机会,更要注重质量。专家们强调,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权享受安全的、具有启发性的环境,给予父母参与幼儿教育保育政策评估的权利并让他们积极参与儿童
昨天,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大三女生董骁燚在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成为上海第64例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全市的第278例捐献者。而她不仅是华东师大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是该校首例女大学生捐献者。她说,自己名字里的“骁”字寓意骁勇,就得争当“英雄”。市红十字会、团市委等单位还为她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章。 《新民晚报》 2013年7月16日 版次:A5 作者:王蔚 孙中钦 摄影报道
共有 23,63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6 页 当前第 1,30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