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罢澎湃新闻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有五种怪现象,它存在哪些“不科学”问题》一文,笔者感到颇有必要就这个话题再着几分笔墨。 由于研究社会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的关系,笔者也一直关注社会科学家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的方法论反思,那篇报道所介绍的乔晓春教授的观点,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澎湃的文章主要是根据他的一次讲座内容撰写而成,当然很可能也反映了他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低效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学生阅读的书籍少,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整体的语文素养水平。基于这种现状,世纪之交启动的课程改革呼吁广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纷纷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教授领衔的团队便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幸读到她和许艳老师主编的《书册阅读教学现场》(教育科学
澎湃新闻:历史学者张灏将清末民初视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型时代,而民国初年作为革故鼎新的阶段,构成了转型时代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而言,这会是怎样一个时代? 华东师大历史系副教授唐小兵 唐小兵:我在《与民国相遇》的《故旧》一辑,谈及过关于清末民初的新旧之争。确如张灏先生所言,这是一个转型时代,其中是有两条主线的。一方面,随着科举的废除和皇权的瓦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开始
中法共建亚欧商学院又来了,欧美亚4所名校在此扎推合作办学 8日下午,亚欧商学院入驻紫竹国际教育园区,由华东师大与成立于1872年的欧洲老牌商学院——里昂商学院合作办学;而此前不到一个月,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也在此启用教学基地。此处邻近华东师大与上海交大的闵行校区,周边有包括英特尔、微软、惠普等多家国内外高新企业,成为中外办学以及产学研合作的集聚区。 新安家的“亚欧商学院
“诗经,黄人二老师(中文系),星期四7-8(节),闵一教311室。讲课清晰明了,思路明确,生动有趣,对学生负责,课堂氛围好”“团体心理辅导与干预,李晓文老师……”一系列个性化的课程点评加上精要的课程介绍,以及对课程优势的举例分析,一张干货满满的“校园蹭课地图”,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的朋友圈里迅速传开。它的发布者是学校的学生校长助理微信平台,同学们都喜欢叫它“小助”。 早在2013年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办2017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上海赛区)启动大会暨2017年度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启动仪式。 近年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推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深入开展,大赛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高校党委能不能把好办学方向、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大事,既是原则问题,也是能力问题。管方向,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抓大事,就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管方向抓大事的意识和能力,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 随着高校改革发展不断深化、融入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
缅怀逝者 不忘初心 吾辈后生 践之行之 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里,孟宪承先生铜像前,一场简朴而庄严的祭奠仪式,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的参与:诵读祭文、献上柳环、燃香祭酒、鞠躬行礼、敬献鲜花……今年清明,恰逢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我国现代教育家孟宪承逝世50周年,师生们通过这场清明祭礼,缅怀先生的高尚师德,表达“吾辈后生,践之行之”的决心。 在上海交通大学,烈士墓前的祭扫活动,激发着年轻学子们
4月1日,“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推进会在上海举行。中华创世神话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再次成为学术界、艺术界和大众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报记者专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神话研究学者田兆元。 中华神话创新发展 记者:中华创世神话博大精深,作为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与我们社会的集体记忆和价值认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田兆元
核心提要 有关调查发现,企业在单方面辞退“不胜任”员工案件中胜诉率还不到一成,这究竟对劳动者是好事还是坏事?曾参与《劳动法》的论证与起草工作的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董保华的研究表明,当“不胜任”解除案件转化成违纪解除案件之后,用人单位的胜诉率会大幅度提高。这类案件中,在北京,企业的胜诉率是29%;在上海,企业的胜诉率是31%。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赋予了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不能胜任
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集中的群体。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两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教育理念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前提性、基础性意义和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引领教育思路、方法和理论创新。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
“再也吹不响奶奶为我做的柳哨,再也吃不到妈妈炒的椿芽鸡蛋……”清明前夕,网友“灵犀”一家通过互联网祭扫平台,为逝去的亲人写了若干封家信。 浙江绍兴,几位学生在清明时节进行网络祭扫。 “这些新兴的祭扫方式不仅文明、清洁,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即便是身在远方的游子,也可以随时寄托哀思。”因为常年定居国外,每年清明节“灵犀”一家很难回乡为亲人扫墓。两年前,她在提供网上祭扫服务的网站上为家里
大学专业课的教材往往很厚,可老师们常常讲得很快,半学期上完一本教材不足为奇;可中学的教材薄薄一本,很多老师却经常抱怨时间不够,教材内容讲不完……这是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在浙江海宁高中挂职担任校长时,近距离观察高中课堂后的疑惑。 这究竟是为什么?“我后来把整套高中教材拿来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高中教材原来是块压缩饼干!谁都知道,压缩饼干不好吃,把教材的内容解压缩,让学生
翻开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原想借鉴一二研究思路,孰料所得不偿劳——平面化,太平面化了。然而这平面四下铺展开去,无远弗届,倒也显出另一番壮阔。伯克综观社会因素对知识的塑形作用,自文艺复兴直写到二十世纪,横跨人文、社会、自然各学科,涉足极广。当然认真说来,一开始,这些学科本身尚未分疆划界,相互独立,如今日然。伯克着意勾勒的,正是这数百年的演化轨迹。上卷涵盖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时期,主要围绕知识
3月27日,中国内地第一个自闭症儿童教育评估“常模”在广州发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协康会就中文版PEP-3《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进行验证研究,建立了这套自闭症儿童常模数据。 4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自闭症日”。在此之际,澎湃新闻记者就自闭症患儿的表现、家长的角色及今后相关就业问题对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副教授陈莲俊进行专访。 “我经常
共有 23,687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1,09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