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解放日报》:21万份试卷网上阅评

2012年06月15日

 
家长代表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本报记者 张驰 摄
 
 
今年,上海高考“语数外、物化生、史地政”9门考试科目首次全部实现网上阅卷,全市21万份试卷化为400多万个电子图像,由1200多名阅评教师在线“传阅”。
 
网上阅卷比纸质阅卷更准确、更安全吗?这些题块碎片还能拼回一张整卷吗?记者昨天跟随8名考生家长代表,带着这样的疑问,探访复旦大学阅卷现场。
 
“碎纸”成题块,专网专送
 
被称作复旦大学双子塔的光华楼底楼,是全校信息中心所在地。眼下,这里也成为今年高考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科目的阅卷点,210名受聘教师在多间电脑房内进行阅评。这3科的答卷分别有12193张、12993张、5211张,但这3万多张答卷全部不在复旦,其纸质原件均存放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从4个区随机抽选、受邀前来的家长,走到阅卷老师的电脑屏前,见到的只是一个个图像文件,原来这就是全卷扫描后被切分出的“小题块”。市考试院阅卷负责人解释道,从6月7日当晚开始,已考完科目的答题纸便开始被扫描转换为电子形式。大型专用扫描仪以每秒多张的高速度,对答题纸正反面进行完整扫描。这些扫描图像又根据不同的答题区域,被切分为若干个题块,比如数学卷共23题就产生23个题块。6月7日至11日昼夜连转,全部答题纸均自动完成扫描与分割。
 
据了解,全市5.5万名考生,题块数量超过400万个。海量题块由光纤专网分别传送至4个阅卷点,除复旦大学外,同济大学负责数学科目,华东师范大学负责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科目,上海外国语大学负责外语科目。目前,全市只有6名盲童弱视考生及121名小语种考生的特殊类型答卷,不参加网上阅评。
 
条码如基因,“拼图”无误
 
答卷被“碎纸”化后,阅卷就不是以卷子为单位,而是以题块为单位。几个题块在某一时段内向教师派发,教师们分头完成在线批阅任务。据介绍,每个题块至少“双评”,即最少由两名教师先后阅评,两人互不知晓;若得分情况不一,再交第三人评卷;若仍不能统一,至各科目阅卷中心组定夺。
 
此时,令家长不解的是,那么多题块化整为零,如何再化零为整呢?网上阅评专家介绍,考生贴于答题纸左上角的那张条形码,就是每张卷子独一无二的“基因”。这些“基因”是可以“遗传”的,当整张卷子被分割为数十份时,每一题块的扫描件也带有那些特定的 “基因”信息,如同人体每个部分都打上了自己的基因印记。当所有题块阅评完毕,它们又被回传至市考试院,开始根据自带的特定基因去“归祖认亲”,重新组合为一张全卷扫描图像,并合成为科目总分。“这个过程就像网上拼图那样,一一对应,缺一不可。”
 
专家表示,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这套网上阅卷技术就开始在我国部分省市试用,经过长时间发展和成熟,可谓准确又安全。如今全国各地方各科目彻底实现网上阅卷,阅评人、考生、答卷相互之间物理隔绝,三者信息均处于加密状态,避免舞弊,确保公正。
 
据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臧德泉介绍,该阅卷点全部200多个机位,均封堵了USB等外接存储设备插口,同时向全体阅卷教师明确规定:不得在阅卷时取出手机,严禁使用手机拍摄屏幕。另外,阅卷点布控了大量摄像头,全过程、无死角录像,视频资料随时可供纪检监察部门追溯。
 
越“底线”答题,责任自负
 
网上阅卷“揭秘”后,有一位曾为教师的考生家长有点不放心。“如果考生答题时,划去原先答案,又重新作答,超出了格子范围,没有被扫描录入,怎么办?”
 
市考试院有关负责人回应称,答题纸上已作明确提示,考生应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今年,为适应全科目网上阅卷,本市教育和考试部门优化设计了答题纸上的定位点,以便扫描、分割图像时更为合理。据透露,实际扫描时,扫描范围在答题区域内又适当外拓,比如延出1毫米。但这位负责人指出,这种技术性处理还是有一定底线的,若考生答案越出“底线”太多,相应责任只能自负。
 
市考试院透露,高考试卷网上阅评最晚至6月19日结束,试卷检验、调整分处理工作等将于6月25日前完成。根据初步安排,考试成绩可从6月26日20:00起接受考生多渠道查询;6月27日凌晨起,成绩单邮政速递EMS服务启动,预计最快于当天上午七八点送抵考生预留的收件地址;若对考分存疑,可于6月29日至7月1日进行成绩复核。随即开始录取工作,预计将于8月13日结束。
 
《解放日报》    日期:2012年6月15日    版次:07    作者: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