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高校旁边有哪些值得一去的独立书店?它们生存状况如何?暑假刚拉开序幕,华东师范大学的13位大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探访了本市25家独立书店,今天,他们将走完最后3家,然后绘制出一份涵盖这28家书店的手绘地图。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是在“探寻根植于独立书店文脉线上的大学生理想家园的兴衰”。
本报记者 刘晶晶
地毯式搜索确立28家书店
华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苏凡雅,是这支“高校周边独立书店调查”社会实践队伍的队长。从5月份筹备到上个月开始的实际探访,再到如今的制作手绘地图,都是在她的安排下展开。
谈到发起这次调查的起因,苏凡雅说是看到了一本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介绍了中国一些大城市里的独立书店目前的生存状况,前景堪忧。”
她说,在任何一个城市,独立书店都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化气质与人文精神——它们经营独立,又往往有着独特的定位和个性,许多独立书店都对学术性、文艺性有所坚持。不过,在当下实体书店普遍都不景气的状况下,独立书店的处境更是困难。
在教科院团委书记庄瑜老师的帮助下,苏凡雅召集了一些有兴趣的同学,确立了28家书店。
记者看到,这28家书店分布在复旦、交大、华师大、同济等14所高校的周边,其中既有汉源、渡口、猫的天空之城等在网上名气很响的特色书店,也有经世、鹿鸣、若饮等在大学师生中口碑不错的“低调”书屋,还有前一阵子被媒体报道过“死而复生”的小朱书店,范围遍布整个上海。
三天走访感受书店独特魅力
13位同学,在3天时间内,走遍了这28家书店。“还好,有些店离得还挺近的。像复旦旁边的经世、志达、鹿鸣、古月、若饮,基本就在一条路上。”苏凡雅笑说。比较分散的地方,队员们则会分为三四人一组,分头行动。
杨淼、胡思畅、施泽翰去走访过正大广场内的大众书局,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很惊艳。”施泽翰说,无论外边是怎样的喧嚣,踏入这家书店,不用有咖啡,不用有各种装饰,就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书店的安静。买书人,读书人,大家都轻手轻脚。
在店里,他们采访到了两位拿着购书篮一本一本挑书的老人家,得知他们虽然生活在新加坡,但还是会定期回来买书。
“在其他的书店都经不起网络购书和无纸文化冲击后纷纷转型的今天,这家大众书店却偏偏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地段个性而努力地生活着。”这让同学们很受触动。
另一家位于愚园路的蒲蒲兰绘本馆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是绘本馆的关系,这里很少有人来,但是仔细看看这些书,其实是用生动的图画、童真的故事传达了很多基本的却容易被忽视的哲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书店。队员盛洁对罐子书店很感兴趣,因为“那家小书店居然还做出了自己的杂志,很有创意”。而杨淼则对湖南路上的“1984”特别喜欢。“有一种到朋友家的感觉。”让杨淼佩服的是,店主选的都是自己爱的书,“他本该在一家不错的广告公司拿着高薪,却辞职来到这里开了一家书店。”
走访书店7月底就要关门
“在走访位于浦东蓝村路上的汉风书店时,我们知道,大概7月20日左右这家书店就要关门了。”队员尹佳说,当时大家就有点傻眼。“以前虽然也一直看到说实体书店面临困境,没有人去买书看书,但感觉都离自己很远。现在是真正目睹了一个面临倒闭的实例。”
复旦大学附近的古月书店是一对胡姓兄弟所开的,古月一名也由此而来。小屋里有七八千册的书籍,基本为二手书,大多在10元左右。
兄弟俩经营这间二手书店已有8年。近两年,二手书的收购始终不甚理想。兄弟二人为当今的读书状况甚为苦恼。“他们打了这样一个比方,说人们以前是用精制的高汤为菜肴提鲜,而现在大部分人只会用味精,因为它方便快捷。这就是现代人的读书现状。”
尽管经营书店收入微薄,但兄弟俩说还是会一直经营下去。他们说的一句话让同学们感触良深:“二手书店对于读书人而言就是一个传递文化的邮递员,读者将自己的心爱之物找到了一个归宿,便能放心地离开,而书籍,也能在这里,启发另一些读者,找到新的存在意义。”
华师大闵行校区的季风书店,很多同学都认为是个发展状况不错的例子。但真正去调查了,才知道,这几年经营状况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店里负责人说,即使亏损,还是会继续开下去,没想过放弃。”
17家书店将手绘成地图
这些天,盛洁一直在“埋头创作”。她正在对照去过的书店照片,用彩色铅笔绘制一份手绘地图。在这份地图上,将以各高校为基点,标出同学们实地探访过的28家书店。“就像鼓浪屿手绘地图一样。”
教科院团委书记庄瑜老师告诉记者,除了制作这样一本手绘地图外,还会制作一份电子版的地图挂在学院网站上,其中有每家书店的地址、介绍、同学们探访后写的观感后记以及照片。“如果经费允许的话,还考虑出一本小册子。”庄老师说,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更多学生能够感受到书店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现在看来,很多同学都很关注这次活动,我们的微博和博客不断有新的同学加入。”
尹佳告诉记者,她印象很深的是,在绍兴路上的人民书店,店员阿姨这样跟他们说:“不管你们买不买书,希望你们能经常进来看看书。”这是她最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告诉身边的同学们的。
《青年报》 日期:2012年7月12日 版次:B06 作者:刘晶晶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2-07/12/content_7003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