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青年报》:晚上8点的大学校园里都有些什么?天蛾交尾、蟾蜍蛙泳、蝉蜕了一半壳

2012年07月26日

    呆呆的金线蛙、准备躲藏的黄鳝、略显白色的多疣壁虎,还有“黑蚱蝉”、“剑水蚤”、“球鼠妇”……这些生物的名字你听说过吗?其实它们就出没在我们身边。近日,华师大生物学博士生在自己的母校开展了一次“夜游”活动,举着手电筒带领众人踏入夜间的动物世界,探访黑暗中的精灵。

 

晚上7点,

 

举着手电寻找校园黑暗精灵

 

何鑫华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也是“上海野鸟会”的会员,近日他在野鸟会论坛、人人网发起活动,准备带领大家夜游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探秘黑暗中的神秘生物。活动通知发出后,有近20人报名参加,其中包括曹杨二中的学生、华师大的研究生和带着孩子来的白领。活动从晚上7点举行,持续了2个多小时,将近晚上9点结束。有队员直呼:“怎么时间过得这么快,我还没玩够呢!”

 

曹杨二中的学生小陈说:“今年我们学校引进了一个观鸟的活动,所以我们常常会关注“上海野鸟会”的论坛,看到何老师的帖子之后,我就叫上了4个社团里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要准备什么装备,到了集合点之后,何老师很贴心地给我们发了手电筒,确保每两个人有一个手电,然后我们就一起举着手电开始‘寻宝’。”

 

大家在池塘、树上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呆呆的金线蛙、准备躲藏的黄鳝,还有略显白色的多疣壁虎,“好可爱”的声音此起彼伏。小陈说:“第一次知道原来蝌蚪也分好几种,从蝉蜕下的壳就能分辨它的种类,以前从来没关注过这些夜幕下的小精灵。加上何老师专业的讲解,感觉增长了很多知识。下次有活动我还要参加!”

 

小朋友感叹:

 

中华大蟾蜍的蛙泳“好标准”

 

乐先生也是“上海野鸟会”网站的常客,曾经参加过几次“观鸟活动”。那日他看到何鑫的召集,便决定带着7岁的女儿出来长长见识,“小孩子放暑假了,白天待在家里也不出门,听说要带她去夜探昆虫,孩子很兴奋。”

 

途中,乐先生的女儿看到了中华大蟾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癞蛤蟆,非常激动。看到蟾蜍在水里游,她对爸爸说:“它的蛙泳好标准啊!”乐先生笑言,女儿近日在学习游泳,老师总说她姿势不标准,乐先生就让女儿仔细观察向它“学习”。

 

这一行让乐先生关注到了很多平日里不曾留意的东西,“原来蝙蝠的学名叫东亚家蝠,而且无害,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会吸人血。”乐先生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小孩子也很喜欢,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界的东西,有人能够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他们更了解自然界的一切,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科普知识。”

 

收获惊喜:

 

亲眼见到正在蜕壳的黑蚱蝉

 

整个游程中的高潮莫过于发现了一只正在蜕壳的蝉。何鑫说:“这还是一个小朋友率先发现的,是一只正在羽化中的黑蚱蝉,蜕壳蜕到一半,半个身体露在外面。”发现蝉的小朋友想伸手触摸一下,被父母劝阻了。

 

何鑫解释道:“因为碰一下可能影响它的羽化过程。但其他的小动物,像甲虫之类的,小朋友都敢去触摸,家长也鼓励他们这么做,这是很好的现象。其实触摸动物、昆虫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卫生或有危险,那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法。”乐先生说:“现在城市里的人,只听见蝉声,很少见到蝉,更别说正在蜕壳的蝉,所以能够亲眼见到是非常难得的经历。”

 

除此之外,一行人还发现了一对正在交尾的斜纹天蛾。黑暗中只见一只飞蛾停留在枝叶上,另一只与它的伴侣尾对尾,头朝下悬浮在半空中,在场的人开玩笑说:“这个姿势好有难度啊!”

 

》反响

 

换个角度看世界

 

网友力赞其环保

 

东亚家蝠、夜鹭、多疣壁虎、大蟾蜍……“光叫得出名字的就不下30多种,远比夜游活动参与成员所期待的多得多。”当天夜游结束后,何鑫一边整理照片一边盘点夜游成果。

 

事实上,夜游活动中,每当有成员发现一种生物,何鑫总会凑上去为大家讲解这是什么物种,有什么习性。但他也谦虚地说:“其实很多生物我也不一定叫得出名字,只能先拍下照,然后回去查。这样的活动其实是彼此分享彼此学习的过程。”

 

谈起活动的初衷,何鑫笑言,自己并没有太崇高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何鑫表示,他希望大家可更多地贴近自然,保护自然,如果有空的话他还会继续举办类似的活动。

 

活动结束后,微博上网友们纷纷赞扬何鑫的环保之举。网友“菊花劳”感叹:“没想到平静的夜晚竟暗藏了那么多精彩,而且夜色突然拉近了人与野生动物的距离。”“三字嘴”则说:“感谢何鑫的组织和讲解,这种热爱自然又以奉献为乐的人也是亟需保护的‘濒危物种’。”

 

    《青年报》    日期:2012年7月26日    版次:B07    作者:刘昕璐 陆凯君


     链接:http://youthdaily.why.com.cn/epublish/node37623/node38430/userobject7ai32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