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华东师范大学:推进以原创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创新

2012年07月19日

 
 
 
改革创新科研评价
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编者按】 
 
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改革和创新科研评价,对树立良好学术风气、提升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本刊将以专版的形式报道各地各高校在改进科研评价、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供各地高校学习借鉴。
 
 
华东师范大学
 
推进以原创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以评奖为突破口,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强调原创,以学术评价机制创新为手段,以鼓励当代人文学者潜心研究、勇于创新为目的,以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为宗旨,推出了“思勉原创奖”评奖活动,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评奖程序求公正
 
(一)参评成果实名推荐。聘请20位文、史、哲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思勉原创奖”推荐专家委员会,并在媒体上予以公布。每位专家限推一项成果,并回答被推荐成果是否达到“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填补空白、载入史册”等原创性学术问题。所有推荐进行实名登记。
 
(二)评审过程全面考量。首先,成果作者需提供成果介绍;其次,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邀请100名同学科(二级学科)学者实名填写问卷,以此测评该成果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再其次,聘请5位同学科专家对成果进行审读,填写评分表和评审意见;最后,聘请20位终审专家,结合测评结果、评审意见及成果介绍,审读参评成果。
 
(三)终审评议公开透明。终审公开举行,现场除20位终审专家外,邀请部分学者出席,并对听众开放。终审专家进行讨论,现场学者和听众也可发言参与讨论。终审专家综合各方意见后,对参评成果进行独立评判,评判意见实名记录,最后通过投票,评出“思勉原创奖”获奖作品,并在媒体上公示。
 
二、评奖目的求原创
 
(一)端正学风,倡导原创。评奖本身不是目的,通过评奖,抵制不良学风,促进学术创新,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思勉原创奖”以史学大家吕思勉的名字命名,目的就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人文学术传统,推动文化传承创新,鼓励当代人文学者潜心研究、勇于创新,产出国内一流、国际有学术影响的原创性精品力作,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二)扩大交流,利于原创。“思勉原创奖”评选范围是全国人文领域的优秀作品,在评选体制上邀请国内人文学科优秀学者参与原创讨论,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构建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平台,形成学术共同体,从而有利于共同催生更多的原创作品。
 
(三)形成标杆,崇尚原创。评价是一种导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会引导产出什么样的学术成果。“思勉原创奖”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始终突出以“原创性”作为评选的标准,它有效地引导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必须重视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是学术的灵魂,学术研究就是要倡导原创,只有原创性作品不断涌现,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才能稳步发展。
 
三、社会影响求积极
 
第一届“思勉原创奖”评选揭晓后,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文汇报》的报道突出“原创作为核心,奖项公开评审”,《解放日报》的报道称四个获奖项目为“四大名著”,《新民晚报》称“思勉原创奖”“评审之严苛不逊于诺贝尔奖”,各大网站也纷纷予以转载和报道,显示了社会对“思勉原创奖”的关注和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依托“思勉原创奖”的各项活动,借助国内知名媒体,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动态及相关成果进行及时的报道,提高了人文社会学科社会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年7月19日    版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