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文汇报》:《庄子纂要》:庄学研究的创新之作

2012年07月30日

庄学传世文献如此丰富,而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又非常有限,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宋末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晚明焦竑《庄子翼》等对《庄子》资料进行整理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但受传统治学方法影响,这些著作在体例上多前后相袭,缺乏创新,信息载量也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术研究的要求。因此,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编纂一部具有当代学术特色的大型庄学著作,当下各种条件已经成熟。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方勇教授的新著《庄子纂要》可谓应时而生(学苑出版社2012年3月)。此书参考游国恩先生编纂《离骚纂义》之法,并在体例上突破了前人的局限,进行了大胆创新。
  全书分为两部分:前六册主体部分,主要是对《庄子》三十三篇的汇评、汇校;后二册附录部分,为《庄子诗文序跋汇辑》。前六册以《古逸丛书》所收覆宋本唐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为底本,每篇前设“解题”,按时间先后将历代学者对庄子篇旨的阐释择其要者依次辑录,并断以己意;正文将原文分为若干节,各节原文后依次为“笺注”、“点评”、“分解”、“校勘”,分别精心辑录了历代庄子文献资料中的名物训诂、文学鉴赏、义理阐释和原文校勘等相关文字;篇末设“总论”,将历代学者评价全篇内容的精彩文字辑入其中;最后附“论文辑目”,荟集了近百年间学者们已发表的研究《庄子》的相关论文目录。各部分互为发明,浑然一体。后二册《庄子诗文序跋汇辑》,是从浩如烟海的历代文献典籍中,辑出与庄子有关的序跋及诗文,依不同内容及问世先后而次第编排,聚碎玉零金于一箧,为研究者汇总了大量散落而难得的庄学资料。
  试以“题解”部分来看。庄子题旨是历代学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讨论得也最为激烈,直到今天,有些问题仍未能得出确切结论。因此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发展脉络,再进行分析研究。这在资料匮乏的过去十分困难,但《庄子纂要》为我们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齐物论》篇,历代学者时有争论,此篇题旨究竟是“齐物之论”还是“齐同物论”,亦或“兼齐物论”?翻看《庄子纂要·齐物论》“题解”部分,书中列举了60余家的注解,郭象、成玄英、朱得之、陆西星、陈深、金兆清、陈治安、王夫之、周金然、章炳麟、林纾、严复、黄元炳等人,自魏晋至民国,线索勾勒得极为清晰,“齐物论”题旨的发展演变即刻了然于胸中,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又如“校勘”部分,《庄子》文本历经秦火、屡次传抄,加之战乱兵燹等无数厄难,文字讹误极多,虽经清代学者精心校订整理,仍有许多争议。因此,对《庄子》原文进行全面考订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庄子纂要》“校勘”部分对此做了大量工作,它将陆德明、陈景元、杨慎、卢文弨、王念孙、俞樾、奚侗、刘文典、朱桂曜、马叙伦、闻一多、王叔岷等名家的校勘成果一一辑录,征实有信,利用起来极为方便,省却了学者们反复折返图书馆检索爬梳的艰辛。再如“论文辑目”部分,按篇目对已发表的庄学论文进行汇集归类,这种做法是一个创举,研究者利用它可以轻易地对本篇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前沿以及研究空白做出判断,既可有的放矢,又减省了检索文献之苦,可谓一举两得。《庄子纂要》通过这样分门别类的归整,将大量的文献汇纂在一起,不但解决了前人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更为学者们的研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值得充分肯定。
  在编纂《庄子纂要》过程中,方勇教授每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这些成果都是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的,往往言之有据,考核精审,充满了真知灼见。例如他在各个“题解”部分中以“愚按”的形式将所在篇旨、主旨以及艺术特色简明扼要地做出论述,很有见地。试看他在《养生主》篇“题解”中的按语:“旧时多以‘生主’二字连读,而解为‘真君’、‘真宰’、‘真性’等,似与《庄子》原意不合。所谓‘养生主’,即‘养生之宗旨’,正如王先谦所云:‘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也就是说,循乎天理,依乎自然,处于至虚,游于无有,完全取消主客对立,使精神不为外物所伤,最后达到享尽天年的目的,乃是《养生主》一文的宗旨。全篇以‘缘督以为经’为纲,通过三则寓言故事来阐明养生宗旨。……综观全文,以大笔起,以大笔收,开头和收束皆有千钧之力;而中间三则寓言故事,紧扣全篇宗旨,正反设喻,妙意环生。”这种解读方法,既有现代特色,又不失古典韵味,读之有醍醐灌顶之感,使人茅塞顿开。又如“笺注”部分,方教授往往先将难理解的字句用白话文做出浅显易懂的解释,再从古人文献中找到立论依据。有时还由表及里,深入探讨庄子的真正用意,有时则对古人的名物训诂做出辨析,有时对原文进行校勘,有时又会从文学角度梳理上下文关系,有时又利用新方法、新观念,纠正古今学者们的歧见,不乏新见。如于《逍遥游》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句下注云:“谓大鹏从高空向下看,也不过像人向高空看那样罢了,是不能看到真相的。是:谓人视天。则已矣:王引之云:‘则已矣,而已矣也。’(《经传释词》)宋陈景元《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引文如海本正作‘而已矣’。按,‘其视下也’二句属正意,‘天之苍苍’三句属喻意,即借人视天,喻鹏视下。”方教授的注解明白易懂,不仅有文本考辨,还有文学分析。要完成这种工作,需要开阔的研究视域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没有几十年的造诣恐怕是不行的。
  还需要提到的是,方勇教授在“点评”、“分解”和“总论”部分,选取了大量的南宋以来《庄子》评点家如刘辰翁、陆西星、林云铭、宣颖、胡文英、刘凤苞等的文学鉴赏文字,这些文学评点在以前往往被看作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学问,格调不高,时人以肤浅讥之,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方勇教授独具慧眼,发现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现代价值,并打破常规,将其大量地引入《庄子纂要》中,这对人们重新认识《庄子》,开拓《庄子》研究的新领域必然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方勇教授凭一己之力完成这样一项浩大的工程,其学术热忱与持久毅力让人感动,也使人倍受鼓舞。因此,庄学专家曹础基先生评价其“不愧为庄学功臣”,并谓《庄子纂要》“为后来学庄者节省了半生精力”,此语未为过也。(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教授
 
《文汇报》    日期:2012年7月30日    版次:15    作者: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