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28日及7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的13名学子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以“寻找失落的理想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他们探寻上海28家独立书店,仿佛寻找这个繁华的城市里的一棵棵“空谷幽兰”,继而绘制出一份涵盖这28家书店的手绘地图。对他们而言,整个活动便是在探寻根植于独立书店文脉线上的大学生理想家园的兴衰。
当该团队苏凡雅同学了解到中国一些大城市里的独立书店目前的生存状况前景堪忧,便从5月份开始筹备现今开展的探访实践活动,从而也顺利成为这支“高校周边独立书店调查”社会实践队伍的队长。在她看来,在任何一个城市,独立书店都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化气质与人文精神——它们经营独立,又往往有着独特的定位和个性,许多独立书店都对学术性、文艺性有所坚持。不过,在当下实体书店普遍都不景气的状况下,独立书店的处境更是困难。
在教科院团委书记庄瑜老师的帮助下,苏凡雅召集了一些有兴趣的同学,确立了28家书店,其中既有汉源、渡口、猫的天空之城等在网上名气很响的特色书店,也有经世、鹿鸣、若饮等在大学师生中口碑不错的“低调”书屋,还有前一阵子被媒体报道过“死而复生”的小朱书店,范围遍布整个上海。13位同学,在3天时间内,走遍了这28家书店。比较分散的地方,队员们则会分为三四人一组,分头行动。
队员们走访过正大广场内的大众书局,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很惊艳。”因为外边是这样的喧嚣,但是踏入这家书店,不用有咖啡,不用有各种装饰,就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书店的安静。买书人,读书人,大家都轻手轻脚。在其他的书店都经不起网络购书和无纸文化冲击后纷纷转型的今天,这家大众书店却偏偏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地段个性而努力地生活着,这让队员们很受触动。
当队员们走访位于浦东蓝村路上的汉风书店时,得知7月20日左右这家书店即将停业,实体书店倒闭的现实活生生出现在眼前。
而复旦大学附近的古月书店是一对胡姓兄弟所开,古月一名也由此而来。小屋里有七八千册书籍多为10元左右的二手书。兄弟俩经营这间二手书店已有8年,近两年,二手书的收购始终不甚理想,兄弟二人为当今的读书状况颇为苦恼。尽管经营书店收入微薄,但兄弟俩表示,还是会一直经营下去:“二手书店对于读书人而言就是一个传递文化的邮递员,读者将自己的心爱之物找到了一个归宿,便能放心地离开,而书籍,也能在这里,启发另一些读者,找到新的存在意义。”
华师大闵行校区的季风书店,很多同学都认为是个发展状况不错的例子。但队员在调查后得知,该书店这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如此,店里负责人也表示,即使亏损,还是会继续开下去,没想过放弃。
这些天,队员们一直在“埋头创作”。他们正在对照去过的书店照片,用彩色铅笔绘制一份手绘地图。在这份地图上,将以各高校为基点,就像鼓浪屿手绘地图一样标出同学们实地探访过的28家书店。
庄瑜老师表示,除了制作这样一本手绘地图外,还会制作一份电子版的地图挂在学院网站上,其中将涉及每家书店的地址、介绍、同学们探访后写的观感后记以及照片。如果经费允许的话,还考虑出一本小册子,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更多学生能够感受到书店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在走访过程中,绍兴路人民书店的店员这样告诉队员:“不管买不买书,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经常进来看看书。”队员们也期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向身边的同学传递一种理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有必要捧一本书静读。
腾讯网 日期:2012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