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7月30日专电(记者周琳 郑拓 朱思艺)“三国杀”卡牌游戏成为美国某大学的选修课,厦门大学拟开“爬树课”,“哈利波特”也可以与科学联系起来开课程……近日,这些被称为很“潮”的选修课层出不穷。高校开设新奇选修课到底是教育的新思路,还是哗众取宠?
高校选修课花样迭出
“厦大准备开设爬树课,已经在本部后山寻找场地。您没看错!是爬树课!!!”7月22日,名为“厦门大学微博协会”的新浪微博用户发布了这则消息,并称这门课程将教会你:如何安全地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虽然这门课程目前还在“酝酿”中,却已经在网络上引起关注。有网民说,针对青少年逃生技能匮乏的现状,这一课程既能锻炼学生的体能,又能学习应付灾难的常识,这样创新而又实用的课程应推广。
相比于国内,国外的选修课更是“奇葩频出”。据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已经开设了选修课“探索三国:中国经典小说与‘三国杀’桌游”。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网站上可以看到,这门选修课拟于2012年秋天开课,完成后可以获得2个学分。其实,另类选修课在国内也并非首例。2011年,广州大学新辟一门选修课“生死学”,在课上让学生写遗书、立遗嘱、撰墓志铭。在中山大学医学院的选修课程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公共选修课,对选课学生的要求为“对《哈利波特》小说或电影有兴趣”即可,课程将流行小说电影中的情节和深奥的遗传学理论联系起来,被网友评为“神级选修课”。
“潮课”源于推陈出新
很多同学反映,“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是现下高校颇为流行的一种说法,而在一些大学中,冷门的、艰深的选修课,如哲学中的“集合论”、材料科学中的“纳米碳”、高分子材料中的“超分子”等课程,还可能面临着因选课人数不足而无法按时开设的窘境。在这种背景下,开设一些有趣的课程,至少能使学生的出勤率得到提升。
在很多网友和学生看来,“爬树课”、哈利波特等能“入选修课”,不仅是一种创新,而且有助于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大二学生张莹说,这类选修课听上去就很有趣,吸引人。或许内容依旧是传统的知识,但由于以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事物为传授渠道,接受起来更容易。
新奇课程应该“形之新,质之深”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庞维国认为,传统的选修课是学术型课程较多,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从这一角度讲,国内的选修课正在向欧美高校借鉴和靠近。这些新型的“选修课”能寓教于乐,鼓励更多学生实际参与,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大学应秉承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给另类课程以发展空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认为,许多选修课还保持着“知识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如今的创新选修课在形式上更受学生欢迎,更能让学生接受所教授的知识和理论。此外,他表示,这些“看上去很美”的课程,其背后一定有它实际的教育作用。在中国的教育中,传道者往往是以一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对待许多理论和理念的,而这些新奇的课程则能使枯燥的理论显得活泼生动,真正达到“形之新,质之深”。不过,专家也同时提醒,若这类选修课形式重于内容,或娱乐性过强,科学性不足,可能颠覆的不只是传统灌输式教育,也颠覆了科学最基本的原则;而且这些课程也不能仅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取出新奇的名字,这样终究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新华每日电讯》 日期:2012年7月31日 版次:7 作者:周琳 郑拓 朱思艺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2-07/31/c_131749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