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对大多数香港人来说几乎是生活必需品。大家乐于透过不同手机应用程式寻找出行路线、搜索附近餐厅、在社交网站“打卡”报到等,却很少人关注使用这些通讯装置时的私隐问题。在“香江学者”计划下,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徐建良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林欣,就决心研究“移动环境的位置私隐保护”,发掘让大家可以安心使用流动通讯,又毋须担心曝露私隐的技术。
“定位”易泄密 无保护设置
“香港有61%手机用户在使用Location-Based Service(移动定位服务),比全球水平的19%高得多。”徐建良指出这惊人数字,并进一步解释为甚么要做这项研究:“这些服务都在收集用户的数据及资料,处理用户要求的伺服器会知道用户的位置,这有机会让别人掌握用户的每日行踪,甚至连他去了甚么诊所也知道。但现在没有任何保护私隐的设置,大家只可以选择不用这些服务。”
要解决这个问题,透过一系列的计算及信息密码学处理是当中重要方向。徐建良举例解释,例如当有5个用户要查询附近有甚么餐厅,处理时可将5个用户的资料混合,取得结果后再分开传送给各相关用户,“这样伺服器就不能确定你是哪一位”。
另一方面,他们亦会同时研究如何提高资料的真实性,透过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去验证搜寻结果是否真实,让用户取得更准确资料。
选私隐性能 须折衷处理
不过,这也会引申另一个问题,就是处理资料的时间会比以往长,用户要等更久才能取得回应,但林欣指︰“私隐和性能两者必须折衷处理,我们的工作就是研究不同保护私隐的方法,再提升当中的运算速度,让用户可以更快得到资料。”
《香港文汇报》 日期:2012年9月25日 版次:A27 作者:欧阳文倩
链接: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9/25/ED1209250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