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古镇核心区商铺每平方米租金已涨至500~600元,直逼主城主要商圈附近地段的租金水平;很多市民跑到距离酉阳县城1小时车程的龚滩古镇去购买私人房产投资置业……古镇旅游开发没几年,古镇商业门面价格已被迅速炒热。满目的商业气息掩盖了古镇的原生态文化,古镇招商如何下好共赢之棋已受到业界关注。
针对我市古镇招商过程中出现的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问题,近日商报记者进行了调查,以期找出投资者、原住居民和政府三方共赢之招。
磁器口:
商业业态杂乱缺乏文化积淀
从1998年改制开始,磁器口的身份不再是一个古朴的小镇,它开始接纳全国各地的商人,操着外地口音吆喝的人越来越多,能在古镇买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整整十年后,大学毕业的邓玲能在古镇的爷爷家待上几天,这里几乎能买到“外面”的商业街能买到的任何东西。她始终不太明白:节假日左手捏着羊肉串、右手拿着棉花糖排着长队买麻花的游客,为什么要来凑这个热闹?
据古镇管委会工作人员何陵芸介绍, 目前,古镇核心区域的经营商户共有390多家,整个古镇的商家有453家,其中餐饮行业占9%,包括民俗、宗教、创意等类别的商铺占到38%。磁器口古镇核心区域商铺每平方米租金已超过500元。尽管这样,但古镇商业业态仍然很杂乱:小吃店和纪念品店交叉坐落,民俗文化商品店很难落地形成规模,旅游纪念商品店里摆着满大街都一样的货……
据悉,这里八成以上的商贩是外来投资者,多是浙江、云南等旅游比较发达地区的商人。古镇上从事商业活动原住居民很少,多数是外地人租的私人店铺,这给管委会的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因此管委会采取了一种‘业态审批制度’,在1000米的核心区域内按照100米一段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的业态有一个比例分配,对已经饱和了的业态不予引进,没有饱和的根据品牌的大小,知名与否来决定是否引进。
如今古镇容量小,商业业态较杂乱,没有太多文化积淀。尽管磁器口商业氛围在全市排前几位,然而经历了近十年无序招商后,可能面临重新洗牌。何陵芸透露,管委会目前已规划了一条“巴渝老街”,占地约200亩,准备由政府统一科学打造。
龚滩古镇:
在原生态与商业开发间徘徊
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酉阳龚滩古镇是当地政府实施区域旅游产业计划的重要一环。目前包括度假区、地产酒店以及游艇基地的几个大项目正在培育当中。作为龚滩景区管委会主任的刘金江却在为开发或不开发感到烦恼。
古镇旅游的灵魂是当地的生活化。龚滩古镇90%以上的原住居民还住在镇上,原生态的土家生活画卷不时出现在摄友的镜头中。刘金江担心一不小心,这幅令他爱不释手的画卷被顷刻“泼墨”。“这里有旅游开发的基础,我们曾经考虑过丽江模式,但稍不留神就会成为凤凰,虽然商业价值较高,但最珍贵的古镇氛围就被破坏了。”
担心归担心,被越来越多游客踏足的龚滩古镇还是让政府动了开发的念头。除了开发几个人文景点,古镇商业核心区面积约5~7公顷,包括客栈住宿70家(包括三星级酒店)、酒水吧四五家,旅游商品店10多家等。
不过,景区要大规模进行招商的话仍然面临问题,首先招商信息渠道比较窄,旅游项目招商本身面临投资大、见效慢的尴尬。此外,古镇产权全部归私人所有,比较零散,投资商一般只能选单体项目,因此普遍兴趣不大。
刘金江透露,政府给出了两套解决方案:一是酝酿“联盟”模式,将老百姓的餐馆和家庭旅馆捆绑起来进行统一宣传,统一接待,实现利益共享;由业主自发成立组织来管理,管委会负责引导和协调,这样可有效提高服务档次和标准,方便与旅行社进行沟通。二是将老百姓控制的房源“租赁”出来,打一个小包,再对外招商,进行规模性的主题开发。
他山之石
丽江:做“减法”换来的闲适
邓玲的儿时记忆或能在丽江古城重拾。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也积极鼓励外来客商进丽江古城做生意。很快,在古城核心区3.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聚集了一千多家商户。
为避免外来商业对古镇文化带来冲击,古城管委会随即联合了十个相关单位在古城核心区实行“风景区准营证制度”,实施去商业化的措施,让现代商业“出去”,传统文化“进来”。古城管理者通过出台申领准营证等相关措施对当地商业做起“减法”。
这道“减法题”很快为丽江古城带来更高的人气和肯定。
湖南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文奇就是一名丽江“粉丝”。昨日,文奇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西部古镇可以借鉴“丽江模式”,如丽江“两个‘台子’、一套人马”模式,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局长同时兼任丽江开发公司董事长,这样就有效地将政府行政职能和公司市场运作职能相结合,使管理有效运营。
文奇认为,景区对招商“严格打表”’实际上反映的是供需问题,丽江知名度大,客人的需求旺盛,商家排着队进来;其他景区知名度达不到,不可能挑选商业。再者,景区开发运营之初,免不了通过商业大跃进来追求解决资金流,无法兼顾文化和商业。因此西部古镇招商要借鉴丽江模式,仍需一段时间。
乌镇:原生态与现代商业有机兼容
在乌镇,刘金江的“烦恼”也许并不是问题。
由中青旅经营打造的乌镇至今还称得上是国内古镇旅游的经典之作。它将景区拆分成东栅和西栅:留有茅盾故居的东栅依然保留原住居民。在取得初步成功后,2003年再度启动西栅开发。景区内,除了旅游商店,便是形态各异、由旅游公司统一管理的旅店:私人会所、超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和相对低端的“民宿”。
乌镇西栅模式里,乌镇公司为了营造社区概念,曾请回了部分老居民,以免费住宿的形式,让他们充任“房东”。静谧的河畔人家,夜晚的灯火和喧闹,似乎都因此在一夜间复活。
文奇此前在品鉴了由中青旅执掌的另一得意之作——古北水镇,他感慨连连:“一个成功的古镇商业生态应是让投资商、政府、居民实现多方共赢。”古北水镇由乌镇的专业队伍开发打造,已经建了一年多,预计明年国庆开业。他坚信运用乌镇的管理模式,北京的古北水镇肯定会成功。
文奇认为,乌镇的管理模式、项目定位及考察过程值得复制和借鉴,但是重庆及湖南古镇也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专家分析
古镇打造一定要原真
“古镇打造一定要原真,古色古香。”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杨勇昨日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内的古镇目前还处在引进一些商业项目来赚钱的阶段。让投资商赚到钱,让古镇居民赚到钱。如今运作太商业化的古镇,在东部已经很不让人满意了,说起来名头大,事实上已经被“搞坏”了。西部古镇才刚刚起步,好处是还没有开发,底子不错,一定要选择好方向。“保持最原真的传统文化,这才是古镇最有力的武器。”
《重庆商报》日期:2012年10月18日 版次:B19 作者: 谭亚
链接:http://e.chinacqsb.com/html/2012-10/18/content_300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