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闻晚报》:“抱团取暖”,他们坚强面对失独

2012年10月26日

在上海,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父母,他们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他们无法在重阳节享受与子女相聚的天伦之乐,除了情感煎熬更面临养老之困。但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失独父母走出了阴影,重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并决定以志愿者身份,为其他失独家庭提供心理援助。就在昨日,名为“构建关爱平台,服务和谐社区”的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只有我们最懂他们”

    今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心理咨询工作室和上海星星港关爱服务中心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首次联手开办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培训了专为沪上失独父母提供心理关爱的“志愿者”共26人,这批志愿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们也曾遭遇失独的痛苦。

    如今,第二批志愿者也开始参与培训,接下来他们的任务将是和第一批志愿者一起,走入社区,并联合社会的力量、企业的力量,为更多的失独家庭带来心灵的慰藉。

    这些志愿者都是上海星星港关爱服务中心的成员。 “星星港”是为沪上丧子家庭提供心理援助和精神关爱的公益组织,一直以“跨越苦难,助人自助,重塑人生,奉献社会”的宗旨帮助、引导他人。

    杨阿姨是首批接受培训的失独父母志愿者之一,女儿因为白血病离世,丧女之痛一度让她崩溃,整日以泪洗面。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接受现实后,杨阿姨终于走出了阴影并从朋友口中了解到了“星星港”这个群体,知道了在上海还有很多和她一样正在经历失独之痛的父母抱团疗伤,相互抚慰。和其他成员稍稍有些不同,杨阿姨并不是抱着“疗伤”的心态加入,而是希望能够把帮助失独家庭作为一项事业。“孩子没了,我可不想退休后和老公两个人大眼瞪小眼,我一定要走出去,作为志愿者开导失独父母,实现生命的价值。 ”接受记者采访时,杨阿姨的脸上始终伴随着乐观阳光的笑容,让人很难想象她曾遭受过这样巨大的精神打击,“其实当时真的很痛苦,所以现在只有我们经历过的人最懂他们。 ”

“抱头痛哭也是一种宣泄”

    不少星星港成员告诉记者,通过在华师大接受专业的心理学援助课程培训,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并且在帮助别人同时“不被对方带着跑”。据华师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通过开设基础心理学、过激行为与心理危机干预、团体心理创伤辅导、积极心理疗法技术等历时2个月的9项课程,对失独父母志愿者展开科学的培训。上海星星港关爱服务中心副理事长袁丽燕表示,第一批学员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不仅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提高助人的专业技能,使星星港工作专业化、规范化。

    杨阿姨告诉记者,对于刚刚遭受失独之痛的母亲,往往一开始总是痛哭流涕,“不想听到劝导者讲道理甚至出声,有时候我们就默默陪伴在身边,有时候甚至和她一起抱头痛哭,这也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和治疗,哭过之后就感觉心里松了许多,这个时候再进行一些劝慰就能起到好效果。 ”

    除了交流谈心以外,“异地疗伤”是上海星星港成员熟悉的一个词汇。在节假日和星星港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到外地旅游,离开触景伤情的环境。这短短的几天对减缓失去孩子的痛苦,有很好的效果。此外,通过 “音乐疗法”,展开文体活动;“网络疗法”进行实时沟通等方式,都成为了星星港成员们彼此支撑和宣泄苦闷的渠道。

    据统计,上海每年要产生独生子女丧子家庭6000个,全国达6万个。上海星星港关爱服务中心理事伊华认为,关爱失独家庭不能仅仅依靠这个特殊群体内部的相互支持,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与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联手开展专业培训只是个开始,借此与更多社会爱心力量联手,深入社区,对丧子家庭进行精神救援工作,帮助有同样命运的父母尽快走出失去子女的悲痛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新闻晚报》日期:2012年10月25日 版次:A1叠12 作者:陈珍妮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2-10/25/content_906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