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上海商报》:幼儿师资“爱心”品德进考核指标

2012年11月29日

 
华东师范大学日前举行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共有600多家参会单位前来招聘。商报记者发现,幼儿师资短缺明显,而近期幼儿教育社会问题的频出致使沪上多数幼儿园将“爱心”及“德育能力”作为幼教的硬性指标,并将从日常进行全方位考量。另一方面,较之以往,应届生“海投简历”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教师岗位仍吸引应聘者
 
在华师大招聘现场,尽管招聘会下午1点半才开始,但上午10点过后,携带简历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已在霏霏小雨中排起了长队。
 
现场众多招聘岗位中,教师岗位仍然吸引了众多应聘者。其中,教师岗位涵盖了初高中各科老师和幼儿园教师,招聘单位则大多集中于本地。
 
据华师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吴薇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在近几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近几年,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再加上学前教育毕业生数量有限,出现了幼儿园师资明显短缺的现象。”
 
由于近期类似“浙江温岭女教师虐童取乐”、“广东番禺女童被摔导致全身瘫痪”以及“太原老师狂扇幼童数十耳光”等有关幼儿教育恶劣社会问题的出现,相应也使得今年沪上大多幼儿园对幼师招聘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具体来看,不仅要求专业过关,应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德育能力也需兼备。
 
而针对现如今因“虐童事件”越发被社会所关注的教师的“德育意识”,不少大学生表示,“老师不仅仅要能够教书育人,最基本的应该是‘师德’,如果我将来真的能成为一名老师,肯定不会将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应届生小曹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采访中,多数幼儿园招聘老师向商报记者强调,“爱心”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尤其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要有爱心、责任心。”思南路幼儿园招聘老师毛尼娜告诉商报记者,对于幼儿园招收的带班老师,录取后还都要进行专门的师德培训。
 
除此之外,商报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在招聘要求中加重强调“关注教师的爱心、责任心和高尚道德”以及招聘面试中相应会有考察外,沪上部分幼儿园还将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应聘者的日常表现,以此对于并不能轻易考量的所谓“爱心”进行全方位评判。
 
毕业生求职态度趋于理性
 
商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届毕业生的求职态度正逐渐趋于理性。多数学生在来参加招聘会前,已经对几家自己比较看好的单位做了相应遴选,所携带的简历也更加具备针对性,“海投现象”正在减少。此外,毕业生对求职的地域选择虽然侧重于上海以及江浙地区,但对于“不愿离开上海”的老式观念却有改观。
 
吴薇告诉商报记者,今年华东师大毕业生共7500多人,其中,博士毕业生1000多人,硕士毕业生2700多人,本科毕业生3500多人。“现如今招聘单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智商+情商+德育能力’兼备,而且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明显,这些都势必要求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相对应的,这些要求的提升也给应届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麦可思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截至目前,2013届未签约大学毕业生中,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目前求职压力大。而与未签约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相比,硕士研究生的求职压力则显得更为突出。有专家认为,自我期待的过高,以及今年经济形势不太乐观,都对薪资要求较高的硕士研究生需求变得有限。
《上海商报》    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作者:王雅君 季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