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科普”进行了名为“世界末日那点事儿”的微访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李国瑞接受了不少网友的咨询。他分析了大量案例认为,大多数相信“2012世界末日”流言的人并不是真正相信,而是一种从众心理的表现,还有一些人甚至以“世界末日”为借口,为自己不努力、不负责的放纵行为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
有人易受心理暗示传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世界末日’谣言的流行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李国瑞解释说,这类谣言一般大多带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科学性,比如玛雅预言和黑洞、地磁反转等术语容易让一些并不太懂这些名词的老百姓相信。同时,这些谣言都有“三人成虎”的特性,一个人说大家不相信,但一万个人说同一件事,很多人就开始相信了。人的社会心理活动是有传染性的,本来不相信的人因为传的人多了,会产生从众的心理,会有相应的行为产生,比如抢蜡烛和抢盐等。
李国瑞特意提到,心理学研究显示,当人们对于一些未知的事物不了解时就会很容易听信流言,社会中大约有1/3的人极易受到心理暗示,容易受暗示的人就会相信并去传播。这些谣言有负面效应,希望市民不要去相信,更不要夸大的传播,传得越多,相信的人也就越多,对社会影响也就越大。
面对这样的谣言传播,如果任凭小道消息传播,谣言会越传越盛。此时权威专家、政府部门的声音应尽早出现。“越早出现正确的声音,越能抑制谣言流行的速度。”
用谣言为自身不努力找理由
昨日有消息称公安机关初步认定,砍伤河南光山23名小学生的犯罪嫌疑人闵拥军因受“世界末日”谣言影响而持刀伤害无辜群众和学生。“世界末日”的谣言怎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李国瑞分析认为,该犯罪嫌疑人是在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找一个借口,这种借口是站不住脚的,此人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李国瑞说,有的学生也在叫“世界末日来了,不需要考四六级,不担心挂科啦!”其实这些人相信这些谣言是在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拖延的理由,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拖延症的理由”,等到12月21日过后又会给自己一个解释:因为世界末日,所以没参加考试。这种为自己的不努力、不负责找借口是心理健康成熟水平不高的表现。
调侃式心理减压可适度尝试
最近,李国瑞接到了一条短信,提醒他在“12月21日世界末日”时准备毛巾、矿泉水和压缩饼干。李国瑞分析说,可能是矿泉水、毛巾、饼干的生产厂家在利用“末日说”进行营销。“‘末日营销’确实有一定市场。”李国瑞说,从人类进化的历史来看,在人与自然的交互影响中,一些偶然事件会让人产生对生存的恐惧,为了更好地生存,人类会预先准备一些物品。而商家正是利用了人们这种趋利避害的心理,趁机推销产品。当人们的心理不稳定时,更容易听信别人的诱惑,他建议市民要保持定力,理性消费。
有的公司则给员工放起了“末日假”。李国瑞说,如果以调侃的方式去放“末日假”,在年底减轻员工的心理压力是可以尝试的,最好是以团体活动的方式,更利于心理减压。
《新闻晨报》 日期:2012年12月18日 版次:A12 作者:陈抒怡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2-12/18/node_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