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昨天,记者从市教科院普教所获悉,由华东师大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孟兆敏、吴瑞君完成的《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供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显示,未来幼儿园学龄人口增速下降,小学适龄人口将成为增长的主力军,小学资源的缺口将会凸显。
该报告以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调查显示,幼儿园教育资源总体不足,郊区缺口相对更大。2010年全市幼儿园1252所,比2005年增加200多所,在校人数由287001增加至400314人。在全市幼儿园资源整体较为紧缺的情况下,郊区尤其是近郊区幼儿园资源不足的问题最为突出。
2010年上海市共有小学766所,全市小学在校学生701578人,其中近郊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分布最多,接近全市总量的一半,其次为远郊区、城市边缘区、核心区分布最少。由于近年出生高峰的到来,给小学资源带来的冲击已凸显。在各种方案预测下,2010-2015年小学学龄人口增长幅度均超过幼儿园,2015-2020年初中学龄人口增长速度也有所加快。
对此,研究人员分析,第四次出生高峰普遍到来,由于生育惯性,20世纪80、90年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期,导致出生人口增多,给各区县的学前教育资源带来了较大冲击,小学教育资源缺口也已初露端倪。未来随着出生高峰的后移,小学适龄儿童增长速度加快,小学资源的缺口将会凸显。
此外,外来人口向城镇集中及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扩散,两股人口产生叠加效应,致使郊区新城和新市镇义务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对此,研究人员也提出对策建议,定期预测人口未来的发展状况,掌握学龄人口分布的动态趋势,如此便可将教育资源的滞后与学龄人口的变动时间差异缩小。在制定教育资源规划的时候,能够结合本区域学龄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配置,以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规划。重点投入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提高该地区的教育水平,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的时候,需要优先考虑财政对郊区投入的倾斜,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
《新闻晚报》 日期:2013年2月28日 版次:A16 作者:钱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