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大陆哲学界少有的真正自成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先生自1995年3月逝世后便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的研究冯契哲学思想的论文达300余篇;5种研究其哲学思想的专著先后公开出版。但这些论著只是对冯契“智慧”说的某个方面、局部进行解读,缺失整体上、宏观上的把握。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湘潭大学哲学系王向清教授、李伏清博士合著的《冯契“智慧”说探析》一书,该书对“智慧”说哲学体系首次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
冯契不仅有良好的西方学术素养,也继承了中国优良的学术传统,其“智慧”说便是对智慧长期思索,打通中、西、马的中国当代哲学的一个创造性的体系。冯先生对智慧的思考集中体现在由《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及《人的自由和真善美》等著作构成的《智慧说三篇》里。作为“智慧”说的主干,《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主张基于实践的人类认识活动要经过由“无知”至“知(识)”,由“知识”至“智慧”即“转识成智”的两次飞跃。《冯契“智慧”说探析》一书对“智慧”说所倡导的广义认识论作了辩护和引申,对“智慧”说主张的人类认识的两次飞跃作了详尽的分梳和阐发:由“无知”至“知(识)”的飞跃即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要经过疑问的提出、意见的争论、观点的批判、实践的检验等环节;而“转识成智”的飞跃则是凭借理性的直觉、辩证的综合、德性的自证实现的。对“智慧”说的两翼即《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和《人的自由与真善美》所主张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作了深刻的阐发,为哲学理论如何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指导人们怎样认识自我、发展与提升自我,造就真善美和知情意统一的理想人格提供了思路;高度提炼了“智慧”说对学术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突出贡献,认为“‘智慧’说是自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以来,专业哲学家建构的第一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著作”,使得冯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贡献和地位得以凸显;探讨了“智慧”说对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推动和所作的贡献;阐述了“智慧”说对新儒学的超越问题。这些,为理论特别是哲学理论指导人们生活、实践,造就真善美、知情意统一的新时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更为从事哲学工作的同仁在理论创作方面给予了启发。
该书荟萃了主要作者王向清13年来研究冯契哲学思想40余篇相关论文,是长期探索的结晶。王向清曾于20世纪80年代两度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是冯契的学生。因而可以说这本书是作者对师道的一种诠释。清人崔述在 《孟子事实录》 里有言“非孟子则孔子之道不详,非韩子则孟子之书不著”。冯契的“智慧”说是原创之作,并非前人所传之“道”,但作者将冯契“智慧”说作深入研究且成绩卓著,大有韩子光大孟学之同妙。
《文汇读书周报》 日期:2013年3月29日 版次:09 作者:黄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