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一直“每况愈下”?昨天,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上海中小学研究基地,将试图通过准确的监控方法,给出科学的回答。同时,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直言,学校体育是要让学生喜欢体育,让体育成为自觉的生活方式。
新成立的青少年健康评价上海研究基地负责人、华东师大体育学院教授季浏说,以往的测试可能存在一些方法上的问题。“人的体质评价的指标是多种多样的,但过去的一些测试存在着指标不全面的问题,还有的测试偏重于跑、跳、投等项目,这样得出的数据有些并不完全反映体质状况,只是运动能力。”
季教授说,从国际先进的体质监测经验来看,应包含四大模块,一是心肺功能,二是柔韧性,三是力量,四是身体成分。如果只是让女生跑800米、男生跑1000米,其实速度的快慢与体质健康并无多大的关系。
据介绍,目前,依照四大模块,该基地里已经初步确立了13项测试项目及其测试方法。从先期的小范围测试研究结果来看,这一评价体系具备了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修订后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方法和标准,将真实反映和评价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
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王丛春披露,最近正在高强度推进以高中体育专项和改革为龙头的义务教育的多样化和大学体育专业化的改革。“希望通过这个改革,使每一个上海的学生高中毕业能够掌握一到两项技能,义务教育阶段能够充分的培养体育的习惯,高中通过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并使这两项体育项目陪伴他终身,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在王丛春看来,学校体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育习惯,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让他喜欢体育,让体育成为其自觉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学校体育重要的内容,这也需要通过我们体育教学改革加以落实,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17个区县、17个高中进行试点。”
《青年报》 日期:2013年5月6日 版次:A03 作者:刘昕璐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05/06/content_14669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