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周末,人们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和学业,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然而,瘦弱的华师大大二女生周世琴却要从学生的角色转换为老师的角色。每个周末,她都会来到一个特殊的家庭做家教。一个外来务工的家庭,三个孩子都患有渐冻人症。他们无法像别的孩子一样,走进学校去学习。周世琴就走进三个孩子的家中,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希望。
周世琴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去这个家庭时的情景。一间小小的屋子居住着三个孩子,18岁的女孩无力地趴在床上,看起来很瘦很虚弱。7岁的小妹妹躺在床上,只有20岁的哥哥勉强可以坐在床上。他们即使动一下都很费劲,还要妈妈来帮忙。兄妹三人无一人走进过学校,但在他们的眼神里,周世琴看到了无限渴望和期待。
孩子的妈妈没有文化,不知道如何来表达内心的感谢,只是不停地问周世琴“要不要喝水”。周世琴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她告诉自己:“也许我会是三个孩子的希望!”她耐心地带着孩子们学习,从ABC开始,教他们英语,教他们数学。
看着周世琴不图任何回报真心真意地帮助孩子,有一天,没有多少文化的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每次看到你来,我就特别舒心。”周世琴说,“那一刻,我感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份量。自己一点点付出,或许可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作为上海“兴家”义务家教服务社的一员,周世琴在华师大入学之初就成为社团一份子。“兴家”成立于1996年,在上海市十四所大学有志愿者服务队,旨在帮助残疾、贫困、特殊家庭的子女做家庭教育。周世琴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进一户户残疾人家庭。她知道,她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限希望。义务教育一年过去了,她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接起了华师大兴家社长的担子。由于家教对象的特殊,教授过程的辛苦,没有报酬的付出,使得很多“兴家”成员不能长期坚持下去。
接手社长后,面临的只剩几人的局面。她没有气馁,带着仅有的人手设计海报、宣传单,走访了几乎所有的学生寝室,来获得一句加入队伍的应允。为了解服务家庭的情况,为家教顺利开展做起好准备,她与40几个家庭进行了一对一联络,早出晚归,有时忙到无暇吃饭。
“想到过退出吗?”记者向周世琴抛出了这个问题。周世琴没有直接回应记者,她说:“我从小学到高中没交过学费和书本费。”周世琴再没有太多的解释,“其实有时候我也在想,每次去做义务家教全程就是四个小时,如果睡懒觉也很会舒服。”但想想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想想心怀感恩的孩子妈妈,周世琴这个念头就打消了。
“为什么不选择有偿家教?”周世琴对记者说,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她要做有偿家教。因为父亲早年去世,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务农。妈妈只能承担她的学费,其他的伙食费和生活费全由周世琴自己做家教来赚。上学期,周世琴不仅赚到了钱,学校里还发了奖学金。她就把两千元钱寄回家里,因为她知道老家的妈妈也缺钱。
近日,周世琴被华东师范大学评为“感动师大青年学子”称号。颁奖词这样说:“寒来暑往,行走在义务家教的路上,为特殊家庭送去阳光,送去希望。在孩子眼中,她是常带笑容的微笑姐姐,在社员眼中,她是永不言弃的筑梦天使。以爱为乐,力可擎天,她为孩子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东方网 日期:2013年5月4日 作者:杜丽华
链接:http://sh.eastday.com/m/20130504/u1a736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