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日益成为众多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新选择。然而,仅凭一股热情的短期支教,往往会带来负面效果。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安启龙,就用专业知识,历时8个月精细打磨20天的支教方案。安启龙说,自己从大山深处走来,希望更多山里孩子能够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安启龙的用心支教,也让他入选2012年度“感动师大”校园人物。
来自贵州大方县的安启龙,永远不会忘记为了给自己换一件新衣服来大学报到,妈妈卖了乌黑的麻花辫。为了给自己换学费,爸爸背着150斤的玉米行走一个多小时。在大二那年,他萌生了利用免费师范生的优势和心理专业背景,支教家乡反哺家乡的念头。而这一念头,花费了他和同伴8个月准备时间。
为尽量避免短期支教带来的“副作用”,安启龙和他的同伴们事先做足功课。在联系了当地一所小学后,安启龙和带队老师先赴支教学校,录制了2天的课程教学视频,供队友参考。随后,每个支教学生写下教学设计大纲,寄给支教学校老师,由老师反馈修改意见,学生们再根据这份方案,模拟上课。这些案头工作,加上物资筹备等事宜,用了他们足足8个月。在支教的20天里,他们为当地小学带来了8、9门设计精细的课程。
安启龙记得第一次与支教学校校长见面前,由于当地山路太难走,乘坐摩托车的他不小心摔下车,满身是泥,他不顾路旁的积水是否干净,直接拿来洗脸,因为想给校长留下好印象,赢得信赖。为了支教的延续性,回到上海后的安启龙发起了“安心计划”,寻求上海的爱心人士与当地学生一对一爱心结对。
《劳动报》 日期:2013年5月3日 版次:03 作者:张欣驰
链接:http://www.labour-daily.cn/Web/NewsDetail.aspx?IssuanceID=279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