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青年报》:动物园里观萤火 植物园中听鸣乐

2013年05月24日

微风拂面,水波不兴,自然界中最奇异的蜕变却在悄悄进行。进入夏季,昆虫出现爆发性繁殖,蜻蜓、萤火虫、知了、蛐蛐,……这些儿时熟悉的伙伴又回来了,它们缤纷的“夜生活”成为这夏季里独有的风景线。近日,不少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纷纷组织夜游活动,引导市民去探访这些“夜精灵”。近年来,夜游呈现逐年火爆的态势。本报记者 瞿艳花

夏夜各种昆虫纷纷开始活跃

“蜻蜓羽化代表着真正的夏天开始来临了。”上周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何鑫在校园内的丽娃河附近看到,原本只是虫卵的蜻蜓艰难地脱壳而出,一对透明的翅膀宣告了自己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经过几个小时的磨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命却经历了自然界最奇异、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之一,从水生到陆生。倘若有机会亲眼目睹整个过程,我相信你一定会对生命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何鑫说。

立夏过后的一个月夜,他带着学弟学妹们拿着手电和相机,走出实验室,从丽娃河的北端夏雨岛到南端的泉州亭,沿着河岸探寻夏夜的精灵们。正在羽化的蜻蜓,好似有轻功一般能在水上走路的水黾,背着自己妻子产下密密麻麻的卵直至下一代孵化的负子蝽……夏夜丽娃河的生态多姿多彩。

无独有偶,在前天的青浦金泽镇岑卜村,上海萤火虫保育组志愿者姜龙见到了今夏的第一只螳螂正散漫地趴在树梢上,而钻篱上的陆泽蛙则身体一鼓一鼓地目视着眼前的一切。

“预计到月底就能看到萤火虫了。”姜龙告诉记者,5月过后,天气逐渐转热,昆虫开始爆发性繁殖,而原先“潜伏”在水中、地下的幼虫也正积蓄着最后的能量,期待身材大变样的一天。目前,除了蜻蜓以外,小蝌蚪也已经长出了四条腿蜕变成了蛙,此时上海地区所有能见到的蛙类品种都已经能见到。

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副研究员殷海生称,5月以蝴蝶和菜虫居多,到了67月份就是知了和萤火虫的天下了,而到了89月份纺织娘、蛐蛐等鸣虫又将带给自然界一场“交响盛宴”。

夜游活动火爆民间自发组织

“夏季动物活动缤纷多彩,也适合观察,为此531日我们将组织市民夜游观察动物,风雨无阻。”姜龙告诉记者,此次夜游活动以岑卜村田地内的动物为观察对象。考虑到观察效果,限报16人,目前名额已被预订掉大半。

说到动物界的趣事,姜龙可以说上一堆。“当萤火虫遇到蚰蜒后会发生什么?以前从没想到过这个问题,直到前不久在青浦西部的一片湿地夜游时,偶遇了这个场景。”他在微博中记录道。

当时在水边的樟树林落叶上,一只条背萤正发着黄绿色的荧光,冷不防旁边一只蚰蜒窜了过来,迅速把它‘挟持’了二十多厘米远,又抛下它一头钻进了枯叶,被蚰蜒放弃的条背萤肚皮朝天,鞘翅也微张着,乍一看还以为死了。大约过了三四分钟,它才奄奄一息重新发出微光,却还是四脚朝天弱弱地躺在那里。  

除了民间组织,一些公园和动物园也会在夏夜组织市民参加夜游活动。去年上海植物园组织“听秋”,即在园中根据鸣虫的叫声判断是何种类。“句句句”是斗蟋在求偶和宣示领地;“齐齐齐”是小黄蛉在芦苇滩涂集结合唱;“轧织轧织”是纺织娘在颂歌……四十多名志愿者在上海植物园聆听了一场美妙的虫虫音乐会。今天夏末初秋,上海植物园将继续组织听秋活动。而在上海动物园,自2008年以来,每年都会组织夜游活动,许多城里的孩子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了萤火虫。

夜游装备

1.头灯或手电筒(备足可连续照明2小时的电池)。

2.戴圆边帽,穿长袖上衣和长裤,着运动鞋或套鞋。

3.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好驱赶蚊虫的护肤用品。

4.相机、笔记本、笔等必要的观察记录用品。

5.适量的饮用水

申城五大夜游点“虫趣”各异

与野鸟不同,对昆虫家族而言,只要有足以栖身的一片草地或河流水域,它们就能顽强生长。只要周边不是太嘈杂,灯光过于明亮,市民都可以在家门口的小绿地上发现它们。近年来,夜游也呈现日益火爆的局面,在上海形成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华师大丽娃河、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等知名度相对较高的夜游场所。

上海动物园:中心城区夜晚几乎很难看到大片萤火虫。而动物园由于占地面积大,夜间几乎没有任何光,成了观赏萤火虫的绝佳场所。此外,动物们也比白天亢奋得多。看看动物们和白天不一样的状态,也是上海动物园夜游的一大特色。

上海科技馆湿地:陆家嘴的夜晚繁华旖旎,很少有市民知道,在上海科技馆停车场边“潜伏”着市中心唯一一块湿地。尽管湿地命运未卜,边界不断被侵犯,却是众多公益环保志愿者心中的精神家园。芦苇、河流、树群、杂草,接近原生态的环境让这里生物种类繁多。几乎上海野外所有常见的昆虫动物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身影。

华师大:所有华师大学子关于青春的记忆都与校园内的一条名叫“丽娃”的河流有关,丽娃河绵延近千米,贯穿整个校园,由于河流狭长,水生生物丰富,加上校园内灯光昏暗,成为华师大学生们夜观生物的理想场所。这里能看到许多上海常见的微生物、昆虫,甚至还有甲鱼、赤练蛇等。

崇明东滩保护区: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扬子鳄数量更是稀少,然而在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的雀鸣渡水域内,却野放着众多野生扬子鳄。经过多年繁育,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种群。去东滩驾着小舟学习如何寻找扬子鳄,也是夏夜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海植物园:上海植物园占地面积大,到了晚上几乎看不见灯光,也听不到嘈杂声,是夜游的理想场所。前年起,园方启动了夜游活动,组织城市中的家庭去到园中寻找“夜精灵”。由于反响热烈,去年又尝试在夏末秋初增加“听秋”活动。听一场“鸣虫交响乐”,让心灵暂时宁静下来,成为许多市民参与的理由。

》夏季常见昆虫

纺织娘:体型较大,雄性的前肢摩擦能发出声音,每到夏秋季的晚上,常在野外草丛中发出“轧织轧织”的声音,很像古时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因而被取名为“纺织娘”。在天马山、江湾湿地等处常能见到它们。

知了: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常常趴在树上吃植物的汁。它们是盛夏的绝对主角,只要有树木的地方都能听见它们的鸣叫。市民在市区的各处绿地都能轻易找到它们,因为巡声而寻实在太容易了……

萤火虫:前胸背板平坦,头狭小,眼半圆球形,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在夜间发黄绿色光,卵、幼虫和蛹也能发光,喜欢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在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和郊区草丛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青年报》 日期:2013524日 版次:B01 作者:俞霞 贺佳颖

链接: 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05/24/content_150756.htm?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