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上海教育》:打造智慧城市的人生加油站 华东师大首设开放教育学院

2013年06月05日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宣告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以“开放教育”命名的高校二级学院。该学院由华东师大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并而成。合并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强调通过整合资源、凝聚优势、创新模式,打造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与985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匹配,融教学、管理、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成人教育学院,使大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据悉,开放教育学院目前在学历提升教育方面拥有在册学生2.5万人,覆盖三十多个专升本及专科专业,分为教师发展、社会发展两大学科群;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形成了年培训10万人次的能力,包括网络远程培训、面对面培训及混合培训。

开放教育:随时随地,随人所需

开放教育学院的“开放”,意义何在?记者从副院长冯大鸣那里找到了答案:开放教育学院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有教无类的办学观,体现在尊重学习者所具有的不同经历、能力和需求,体现在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指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体现在关注学习结果与社会发展以及与学习者自身持久发展的关联。

而关于开放教育的特点,院长祝智庭告诉记者,华东师大已有十余年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的经验,势必将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威力来发展开放教育。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能够使教学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支持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满足广大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祝智庭把信息化支持的开放教育特点概括为“随时随处,随人随需”,从而把学生自然地置于中心地位。开放教育学院的使命就是做好各项学习服务,教师也从讲授者变为导学者、促学者、评学者、助学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开放教育实践是对传统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革新。于是全方位的教育开放不再是愿景,而是可以触及的现实,更是直击教育本质的追求。所以,该学院成立之际提出的宣传口号是“华师开放教育,大家的人生加油站”。

四个关键词凸显培训新模式

“现代开放教育实践是对传统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革新”,这一观点已成为业内的共识。那么“开放”办学理念下的教师培训究竟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想必会有种种见仁见智的回答。而在冯大鸣看来,不外乎“需求”“问题”“编导”“贡献”这四个关键词。“开放”办学理念下的教师培训的某些新特点正是在这四个关键词的基础上形成的。

首先是“需求”,按照开放教育的思想,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是尊重并能满足教师学习需求的培训。而尊重和满足教师需求的前提,是科学鉴别教师的学习需求。按照心理学的原理,需求源于人的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感。在当前课改深化的背景下,虽然绝大部分教师在工作上都有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感,但常见的情况是,教师们对自己究竟有哪些不足并无具体的认识,对自己的求足方向、路径也不甚清晰。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训机构直接去询问教师“你想要学什么”,并不意味着对教师学习需求的尊重,也很难真正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要鉴别和引导教师的学习需求,就带出了第二个关键词“问题”。鉴别和引导教师的学习需求,既要调动已有的教育研究积累,也要深入教师的工作现场开展调研以甄别教师教育教学中具体的现实问题。在这方面,相信开放教育学院的教师培训者既有这个意识,也具备相应的能力。

当然,要将教师的“需求”“问题”融入教师培训方案并以恰当的内容、形式表现出来,涉及第三个关键词“编导”。如果把教师培训的授课教师比作“演员”,那么,教师培训方案的研发者和组织实施者就是“编剧”和“导演”。大学教师在校外作一两场报告是制度允许的,如今社会上任何一个培训机构都可以邀请华东师大的“演员”到他们那里登场。既如此,为何需要华东师大来做培训?华东师大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这既是教师培训委托方的疑问,也是我们近年来对自己的提问。”冯大鸣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探索,开放教育的工作者们逐渐体会到,在解决教师现实问题为指向的、不单凭教授讲座为主打的教师培训中,“编导”的作用将愈益凸显,尤其当“编导”本身还是个不错的“演员”时,更是如此。

最后,培训机构在“需求”“问题”“编导”上的努力究竟收效如何,还要接受第四个关键词——“贡献”的检验,也就是要看教师培训的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成改进教育教学的生产力。当然,“贡献”有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之分。开放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培训,既十分看重教师当下问题的解决,也非常关注教师持久学习兴趣和探究习惯的培养。

 

在学科融合中寻求智慧教育

开放教育学院的成立,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科研融合的大平台,将两个学院的研究力量凝聚在实现开放教育宏愿的蓝图之下,旨在实现“1+1>2”的目标。

据了解,开放教育学院通过整合在教师培训研究、远程教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已有的发展成果,超越以学科、领域为研究线索的单向发展的隔断模式,建立教师培训专业化研究、智慧教育研究、移动学习以及数字化学习服务为剖面的立体研究空间。这也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体现,也是开放教育学院超越传统的继续教育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的优势所在和未来生长点。

未来几年,电子书包、移动学习、云计算、物联网、增强现实、姿势计算、可视化学习分析都将成为现实。伴随着这些新技术的迭起云涌和日臻完善,“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愿景将逐渐变为现实。当被问及开放教育学院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有什么优势时,祝智庭认为,开放教育学院将延续运用开源软件、提倡课程微型化、探索学分互认、践行管理信息化的传统,把握技术的更新脉搏、深化技术的教育应用,使得与开放教育相匹配的硬件载体、软件平台、课程资源以及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持续的更新完善。与此同时,也将以智慧教育的研究为突破口,通过技术支持的智慧型学习环境的构建,满足学习者需求个性化、学习多样化、时间碎片化、渠道复合化的要求,还原学习者的主体身份,继而让所有的学习者品尝、体悟到前所未有的学习便捷与快乐,同时也让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对智慧教育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充满期待。

《上海教育》 2013年第1505B 50-51页 作者:陈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