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普及面较窄,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我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科技发展。”闵行区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唐思贤呼吁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唐思贤委员列举了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政府各级部门非常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各个学校也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或课外活动,但学生、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普遍重视程度不高,在学习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对创新知识缺乏系统的训练,导致大部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低下。
不少学校指导力量有限,跟不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科技教师的师资培训方面有待加强。
部分学校在科技创新培养方面的投入不足,往往只能组织学生到一些科普基地参观或请一些学者给学生开设讲座,学生缺乏真正的科学实践,很难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有创新需求的学生很难找到相应的指导团队和实践场所。
针对这些问题,唐思贤委员提出建议——
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模式。以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和科技特长生为目标受众,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建立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新模式,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内涵发展,使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开展中小学科技教师培训。建议教育部门制定计划,分批、分阶段对这些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升科技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水平,满足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需求。
搭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将学生、学校、教育局、科委和科协的相关工作纳入平台管理,让有科技实践需求的学生在平台上提出申请,在机制上保证他们能够经过选拔进入相应场所进行科学实践。
拓展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方式。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开放一批科研设施,如高校的研究所、科技实践工作站、专业博物馆等让学生参观和实践,并聘请一批热心中小学科技活动指导的大学教研人员开展相关服务,真正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联合时报》 日期:2013年5月28日 版次:02 作者:宋远芳
链接:http://116.236.19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