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名网友号称历时18小时整理出的“最全大学生考证清单”日前出炉,这份清单小到英语证书,大到驾照结婚证等。国庆长假结束,不少学子表示要照着清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过,在受到网友热捧的同时,也引发“证书是一大把,哪个才是你真正有用的”质疑。
可考证书超140项
网友“小贤爱百度”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历时18小时整理出了“最全大学生考证清单”,微博一份,微信一份,一经出炉即被大量转发。在这份清单上,一共有10项通考证书,包括:6项英语证书、2项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结婚证和驾照。其次是经济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化学类专业、汉语言文学等24个专业同学各自应该考的证书,一共134项。一些看了清单的同学大叹“惭愧”,很多自己专业对应的证书自己都不知道。看来要对着清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了不少学子“十一”过后的奋斗目标。
实际上,随着就业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纷纷成为“考证族”,可以考的证书是一大把,但哪个才是真正有用的?
“本科期间考了很多证书,但是毕业后发现很多都是没必要考的。比如,普通话证书,如果不当老师的话根本没必要考。自己的专业是社会学,花了很多精力考市场调查分析师证书,但是找工作时发现用处不大。”今年毕业的刘同学表示,英语证书在找工作时还是很有用的,建议文科专业的学弟、学妹们考一些英语证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证书。
已经是计算机专业研一的周媛媛同学也认为英语证书是应该要考的,此外,像计算机证书,虽然对一些同学的实际工作可能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在评职称时还是很有用的,所以在本科期间这两方面的证书是肯定要考的。
理性考证能激发学习动力
华东理工大学大二英语系专业尤婧雯准备大二搞定中级口译,大三冲击高级口译,其他的证书类似心理咨询类、计算机类、教师资格证等,如果学有余力可以试着去考,但是未必都要拿到。“如果因为考证而影响到享受学习的过程、欣赏名著的机会和社团的经历得不偿失。”
华东师范大学研一社会学专业王天一认为,掌握、精通一门技能,远比无目的地考一堆证要务实得多。证的多少和技术的掌握也非显著相关,更多的是盲从与攀比。因而考一个有含金量的证书并且精通地掌握这一项技能比盲目考证更加重要。
但海事大学大三财务管理专业黄勇则认为,考证都是就业形式逼的,但个人更倾向于大学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而不是整天在教室里两耳不闻天下事,复习考证。
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花容老师建议,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计划性、理性地考证,这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就拿英语来说,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考相关证书,学生可能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英语,也不能长期坚持,相反,考证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以紧迫感,激发其学习动力。
《青年报》 日期:2013年10月10日 版次:A10 作者:刘昕璐 实习生 曹稔苹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10/10/content_17133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