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日前举办的第二十届“慈善进高校”推进会上成立了由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35支高校义工队组成的“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高校义工联队”,这支联队将指导各高校开展慈善义工活动、进行经验交流、并探索高校服务社会的新举措。此外,18家高校还获得市慈善基金会的160.17万元资助,用于开展校园公益项目。
2005年,市慈善基金会与华师大合作首创高校慈善物资捐助平台——“慈善爱心屋”,将学校师生以及企事业单位捐赠的物品以超市开架形式陈列,贫困学生凭学校发放的爱心券自主领用所需物品。如今,这种直接面向贫困学生的“慈善爱心屋”已成上海一项慈善品牌。目前已有33所高校建立了校级慈善工作站及慈善爱心屋、慈善义工队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校园慈善氛围渐浓。
记者了解到,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慈善,如今市慈善基金会对于高校的慈善帮扶正从“传统帮困救助”延伸向“公益项目资助”。2010年起,市慈善基金会对高校的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务进行资助。2010年资助3所大学公益项目20余万元,2011年资助13所大学公益项目74万元,2012年资助17所大学公益项目107.19万元。
华东师范大学建立 “慈善爱心屋互动学习中心”,开设领袖讲堂、技能培训等活动,还将京昆曲艺、交响乐欣赏等高雅艺术引入校园;复旦大学“听见·爱”慈善音乐会,用音乐形式传递慈善爱心理念;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学校也都每年举办校园慈善文化周、文化月等活动;上海师范大学在慈善义工管理中首推爱心积分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以“慈善心愿树”形式帮助困难同学实现心愿……今年,又有19所高校提出了公益项目的申请。
《解放日报》 日期:2013年12月18日 版次:10 作者:栾吟之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3-12/18/content_1127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