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学习科学国际大会“学习科学与教育创新国际论坛”上,来自学习科学、教育政策、课程教学创新等领域的15位中外学者专家和300余名与会者一起,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探讨立基于学习科学的教育创新之路。
基础科学研究对于教育创新有用吗?这是人们常常追问的一个问题。
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式与非正式环境中的学习研究中心、华盛顿大学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的Patricai Kuhl教授探讨了“早期学习与学校中的成功:神经科学对于教育的启示”,Andrew Meltzoff则以“建设新学习科学的‘街区’:连接基础研究与教育的双通道”为题,以文化刻板印象为例探索了社会学习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从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印证这些观点。
而来自哈佛大学的Bruno della Chiesa教授则分析了“教育者从神经科学那里能得到的和不能得到的”。关于神经科学和教育实践关系的研究,让与会者深刻地领悟了学习科学的基础研究的教育实践价值。
教育场景中的创新探索进一步展示了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实践路径。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来自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与开发中心的杰出教授Lauren Resnick用实证研究的结果揭示了结构化的责任性谈话如何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之间产生了远迁移的结果。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以自己三十多年对于小学情境教育的经验为基础,展示了其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情境教育理论和操作体系,并和与会者一起分享了她对于儿童学习的研究与情境教育实践创新的有效互动过程。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桑新民教授从学习科学研究成果和中国文化传统出发,回答了“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重点阐述了他的团队是如何通过“太极学堂”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实现学习环境-学习主体-学习资源的互动生成、实现“绿色学习”的。
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任友群看来,这次大会在更广的范围内为研究者、教育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深入对话的机会,在更深的程度上推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对于学习科学未来发展的思考,更搭建了我国学者参与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的平台。
上海教育新闻网 日期:2014年3月10日 作者:万姗姗
链接: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4/03/10/62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