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南方都市报|俄罗斯,这个冬天有点冷

2014年12月03日

  莫斯科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10月伊始,莫斯科就已下了第一场雪。让人感觉寒意的,还有岌岌可危的俄罗斯经济,随着西方一轮接一轮的制裁,俄罗斯卢布贬值30%,股市下跌26%。雪上加霜的是,俄经济高度依赖的能源价格也出现了暴跌,油价从6月份的高点下跌了近30%

  尽管如此,俄罗斯总统普京1123日表示,西方制裁、油价下跌和卢布贬值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些情况究竟给俄罗斯构成了怎样的冲击?俄罗斯能否挺得过?

  “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1124日,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发表声明称,由于遭受制裁,俄罗斯经济每年蒙受损失高达400亿美元,另外由于油价下跌30%,损失恐达900亿至1000亿美元。

  “这两项加起来,到今年年底损失约1400亿美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经济研究室研究员李建民告诉本报记者,“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是保守估计,实际的损失恐怕更大。第一轮制裁时,俄罗斯没有料到会有这么严厉的制裁措施,实际上制裁对俄罗斯的影响非常大。它有一个发酵的过程,可能到明年下半年,制裁的影响会更深一些。”

  李建民说:“西方的制裁由软到硬、从虚到实,一步步升级,经历了几轮。最厉害的制裁于今年7月份出台,美国政府宣布制裁俄罗斯大型银行、能源和**企业。同月,欧盟也从金融、武器及能源等领域入手进行制裁。”

  她指出,7月份这轮制裁是实质性的:“首先,俄罗斯的外部融资渠道被切断。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俄罗斯从欧洲市场融资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其次,西方制裁重挫了投资者对俄罗斯市场的投资信心。”

  李建民称,西方制裁还对俄罗斯能源企业的中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能源是俄罗斯支柱性产业,俄罗斯50%以上的财政收入、外汇储备要依赖于能源出口。西方制裁限制了俄罗斯四大战略性能源公司获取新技术和装备的渠道,位于北极、大陆架、深海等区域的油气开发会受到影响。”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接受了本报书面采访,他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普京曾经以为俄可以是一处平静的港湾,但话音刚落俄经济就受到了严重冲击。此次西方制裁对俄的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他认为,俄罗斯的整体实力与美欧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是在被普遍认为相互依赖的能源领域,俄罗斯实际上也扮演不了能源超级大国的角色。“尽管俄对美欧制裁表面上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双方实力的对比已经先验地注定了,一旦制裁长期化,俄罗斯将是一个失败者。”

  “俄罗斯还能坚持”

  “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制裁它的是西方阵营,我统计了一下,零零总总约有40个国家。”  李建民认为,俄罗斯当前面临很大压力。但她认为,俄罗斯经济或许还能坚持。“至少今年俄罗斯应该没有问题,到明年问题也不是很大。”

  她的依据是,俄罗斯已经挺过了第一轮制裁。“俄罗斯央行最初的压力测试认为,俄罗斯能经受卢布贬值20%,但现在卢布已经贬值30%,这也就说明,俄罗斯还能坚持。”

  有观察人士认为,俄罗斯可能会出现如1998年那样债务违约。在李建民看来,这种可能性较低。“因为俄罗斯长期坚持低负债政策,俄罗斯政府总的债务额很大,6000多亿美元,它和G D P之间的比例过去10年一直控制在35%左右,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相比,俄罗斯的债务率比较低。”

  国际油价异常低迷,有阴谋论称,美国联手沙特打压俄罗斯和伊朗。对此,李建明表示质疑,她告诉本报记者:“油价变化很难预测,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油价也可能会恢复到90美元每桶。即使稍低于每桶90美元,也没有问题,俄罗斯能承受每桶80美元的油价。俄罗斯石油开采成本非常低。除了石油,俄罗斯还有天然气撑着,天然气的价格是上涨的,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

  如果眼下没有“灾难性后果”,未来会如何?杨成提到,普京政府可能面临经济长期低迷,他指出,这对普京当局以高福利换取政治支持的模式构成挑战。“一旦经济发展长期恶化,对普京的政治稳定将十分不利,雪上加霜效应可能会出现。”

  眼下俄罗斯展开了一系列动作,在亚太方向的外交活跃,除了和中国加强合作,俄罗斯还和东盟国家、南亚国家加强交往。“俄罗斯在开辟新的渠道和市场,对冲在西边遇到的问题。”李建民告诉本报,“有人说俄罗斯将被制裁死,这种说法有点夸张。”南都记者子衿

  专家访谈

  “双方适应期远未结束”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犹如进入寒冬。随着西方制裁的升级,俄罗斯面临多重困境。眼下的困局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将如何演进?1126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接受南都采访进行了解读。

  南都:普京认为,西方制裁不会对俄罗斯产生“灾难性后果”。西方的制裁对俄罗斯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

  杨成:不断升级的制裁措施确实已对俄经济构成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让俄伤筋动骨。用俄罗斯学者自己的话讲,从现有的黄金外汇储备规模及当局采取的各项应对政策看,普京政权至少可以撑两年;但难题恰恰会在那时候开始,议会选举和2018年的总统选举都需要本世纪头十年的昂扬奋进的“普京经济学”有更出色的变现,严厉制裁可能会使它成为梦幻。

  南都:有观察人士称,俄罗斯深陷全方位的危机。你怎么看?

  杨成:普京这次是真的摊上大事了。如果说普京再度出任总统强化了西方对俄罗斯偏离民主道路滑向专制体制的陈见,从而迫使双方进入政治道德的决战阵地的话,那么,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逐渐升级则全面改变了普京当局的内外政经议程,使得俄罗斯与西方的“第二次冷战”比以往来得更真实更猛烈一些。

  南都: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有西方分析人士说,出现了“新冷战”。你对此有何看法?俄罗斯与西方的疏远和对抗会持续多久?

  杨成:从最初的街头抗议算起,愈演愈烈且短期内似难解开死结的乌克兰危机已经延续了超过整整一年的时间。2014年的国际政治议程也因这场渐趋失控的地区性危机,自动进入了以国家在扁平化世界的回归、地缘政治在相互依赖体系中的回归为基本特征的欧亚时刻。不再被认为处于对美国霸权和西方世界构成系统性挑战的中心力量的俄罗斯,又一次终结了与传统对手的有限合作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毋庸置疑的是,乌克兰危机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俄西方关系的基本结构。在此意义上,西方分析人士所说的“新冷战”的判断有其合理性在。我们确实似乎看到了一个幽灵,“新冷战”的幽灵开始在欧亚大陆再度徘徊。

  然而,乌克兰危机的演化进程也说明,这一次俄西方的对抗和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间你死我活的全面对抗仍有较大不同。一是双方的较量此次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而不是涵盖从政治、军事、安全等高阶政治到经济、社会、文化等低阶政治的全方位全领域。二是双方的对决不再具备阵营对阵营的对称性特征。尽管有金砖国家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质支持,俄罗斯依然更多是在孤军奋战。三是对立双方都没有直接进行军事较量的准备,也没有利用乌克兰危机在地区外的热点问题上惩戒对方的明显意图,依然在寻求可能的妥协方案。

  所以,某种程度上,当下的乌克兰危机折射出的首先是俄罗斯和西方对彼此在后冷战时期国际体系和地区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歧见和矛盾,双方的适应期远未结束,也就预示着直到互为“平等他者”的定位被双双接受,欧亚地缘政治板块的安定局面才有可能真正来临。阅读原文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子衿 编辑|戴勇